如果單純依靠國外電影發行商與國外院線放映,中國電影麵對的海外受眾顯然具有很大的局限性。首先發行商發行能力本身有高低,在對特定市場票房收益預告不佳的情況下,顯然不太可能通過有創意的宣介活動來為影片預熱。其次國外受眾對中國文化、中國電影本身的認知就很片麵,能夠吻合其片麵認知的影片每年也就很少的幾部,其走進影院又受到影院放映檔期的限製,考慮到中國電影在海外影院上映檔期都很短,覆蓋的影院也十分有限,即便有對中國電影感興趣的人,能在影院裏觀看中國影片也是很困難的事。
基於電視媒體的中國電影播出渠道
既然在影院看中國電影難,那麽拓展中國電影海外受眾的方式隻能是尋求其他媒體。一個途徑是電視媒體。對於海外華人來說,恐怕通過長城平台上的中國電影頻道是收看中國電影的最便利渠道。對於不熟悉中國語言的海外觀眾來講,即便能從一些國外頻道上看到中國電影,也聽不懂話、看不懂意思。因此通過電視媒體播出的電影,也必須要解決語言轉換的問題。
或許是處於國際版權歸屬的考慮,許多中國影視劇在歐美主流地區以及亞洲地區都是獨立的版權發行商,很顯然讓其免費出讓某國際區域版權,在當地電視頻道放映電影,割舍潛在的電影票房收益可能性很低,因此在電視頻道播出中國電影的途徑上,我們隻能選擇開辟沒有出讓版權的區域。
自2012年起,由國家立項,國家廣電總局執行,以每年5千萬元規模的財政資金定點投向“中非影視合作工程”。2013年電影的對非傳播由電影頻道牽頭,先後與毛裏求斯、津巴布韋、肯尼亞、南非、蘇丹、馬拉維、納米比亞、尼日利亞、烏幹達等31個非洲國家的39家主流電視媒體簽訂了電影播出合同,每年提供10~52部中國電影在主流電視頻道黃金時段定期播出。與此同時,電視劇的對非傳播則由中國國際廣播電台牽頭,中國國際廣播電台為此專門成立了“影視譯製中心”每年用英語、法語、斯瓦希裏語、豪薩語、阿拉伯語和葡萄牙語6個非洲當地主流語種譯製國內精選出的10部電視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