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音樂無疆:另一部歐洲思想史

不同的呂克特——舒伯特與馬勒

字體:16+-

呂克特是浪漫派詩人、東方學家。舒伯特曾為他的《你是安寧》、《歡笑與哭泣》、《歡迎你》等譜曲。馬勒說:“我如今隻能為呂克特譜曲,這些詩才是一流的,其他的都是第二流。”但馬勒與舒伯特的不同,更能說明問題。

在舒伯特與馬勒之間,存在一條把古典主義與浪漫主義隔開的鴻溝。舒伯特的《冬之旅》與馬勒的《青年流浪者之歌》,同是講述失去愛情的流浪人。《青年流浪者之歌》的主人公是作曲家自己:1883年至1885年,馬勒追求女演員約翰娜·李希特失敗,自作4首歌總稱《青年流浪者之歌》,模仿德國民謠《兒童神奇的號角》。然而盡管舒伯特在冬天旅人身上寄托了情感,但這不是自傳。試圖從《冬之旅》中尋找羅曼史和顧影自憐是不可能的。舒伯特把流浪當成家園,馬勒則流浪在自己的家中。晚年馬勒藝術功底爐火純青,但《大地之歌》、《呂克特五首歌》、《亡兒悼歌》,作品本質仍屬個人感情範疇——在藝術水平上離舒伯特很近,藝術精神上卻有天壤之隔。舒伯特對末日有感受,對死亡有思考,但更多是出於一種時代無意識。馬勒有意識。正如朋友們描述舒伯特“兼有溫柔與粗魯、放浪與坦誠、善於交際和鬱鬱寡歡”,是“純真的自然之子,像寓言中的蚱蜢一樣整日歌唱,無憂無慮”。

《你是安寧》,是舒伯特在1823年前後譜曲的五首呂克特詩中的一首,作為一組情詩出版於1822年。呂克特淒美的詩使人難以自持,但舒伯特的音樂呈現出神聖品質、一種古典的愛慕與清純。這是一個老話題:舒伯特究竟怎樣把一首令人黯然神傷的情詩,轉換為宗教般的安寧,以致很多人以為這是一首禱歌?

《你是安寧》就像取材自司各特小說的《聖母頌》一樣,內容都立足情愛,音樂則化為聖樂。兩首作品都隻有5分鍾,然而高潔神聖。浪漫派無法想象這樣的舒伯特:窮困潦倒,怎麽可能“傻兮兮整日傻唱”?然而這就是舒伯特。傻乎乎的也不止他一個:從莫紮特到布魯克納,全是傻乎乎的歌者。正如弗裏茨·海德格爾在描述兄長馬丁·海德格爾時說,“他身上有一種已走向全麵滅絕的、哲學家的那種天真的傻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