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藝術學經典文獻導讀書係:戲劇卷

千禧年後的主流——時代的記錄

字體:16+-

英尼斯[117]

■導讀

戲劇衰退是一個不爭的事實,雖然不同的研究者對此現象的進程和性質有不同的界定。當事實的或觀念的中心逐漸失去統攝力量的時候,戲劇在其傳統的前沿陣地上便失去衝擊力和感召力,出現支流分散、各尋出路的局麵。我們在荒誕戲劇或先鋒戲劇蜂擁而起的年代看到的就是這種情形。

2001年,《中國戲劇》雜誌刊登了一係列探討20世紀西方戲劇發展態勢的論文,主題涉及政治化、內向化、戲劇語言的物化、祭式的還原、怪誕風格的複興、東方的影響六個方麵。還有的一些研究者則試圖追隨主流衰落之後的湍流,從紛繁的局麵中為我們抓起一個又一個標簽,如新曆史戲劇、生活戲劇、情感戲劇、實驗戲劇、生態戲劇等。盡管情況不明朗,這種你方唱罷我登場的局麵有可能正是生機所在。不確定的因素還很多,主流還沒有形成。這就是為什麽克裏斯托弗·英尼斯要在這篇帶有預測性質的論文的標題後麵打上問號。他所推薦的是文獻記錄戲劇,其表述方式在很大一部分上是逐句引述相關現實人物的原話,以陌生化的手法把觀眾的目光從舞台引向現實。

英尼斯在論文摘要中使用了富有多解性和刺激想象力的表述,turn to documentary theatre如果譯為“文獻記錄戲劇的轉向”,就有一切隨之轉的意思。其實這裏的“turn”說白了就是你方唱罷我登場的意思,還有其他多個種類和派別正在等著或已經上場了呢。不過,既然這個門派據說如今正在興頭上,我們還應保持一定耐心,看看它的表現和成績。

在這個文獻記錄戲劇的新局麵中,發揮主要作用的是幾位老將:戴維·黑爾、湯姆·斯托帕德、馬克思·斯塔福德·克拉克和羅賓·索恩斯。作者在介紹的時候少不了要以每個人的創作史為鋪墊,說明其中反映了“現代英國戲劇的連續性”。早在1975年,黑爾和斯塔福德就把《翻身》搬上了舞台,以農村生活再現中國人翻身得解放的曆史過程。該劇在歐美有一定影響,可以看做當前的文獻記錄戲劇的先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