藝術創作關注的是四要素中的“藝術家”要素。藝術家是藝術作品的生產者與創造者,沒有藝術家就沒有藝術創造,當然也就沒有了藝術作品和藝術欣賞。因此,探討藝術家實際上也就是探討藝術活動係統的邏輯起點問題,意義與價值重大。
綜觀中西藝術的發展曆史,不難發現,有許多被人們稱之為“天才”的藝術家,他們憑借超人的才思和敏銳的藝術感覺,在各自的領域中取得了舉世矚目的成就。例如中國唐代大詩人駱賓王和王勃:前者在7歲時便能吟詠出“鵝,鵝,鵝,曲項向天歌。白毛浮綠水,紅掌撥清波”《鵝》的佳句,所賦形象惟妙惟肖,意境則清麗而曼妙;王勃作《滕王閣序》時亦不過是一個“童子”,然而那一句著名的“落霞與孤鶩齊飛,秋水共長天一色”,卻一直被後世奉為對仗工整、意境綿遠的典範。在西方,維也納古典樂派的集大成者、享有“樂聖”美譽的貝多芬,8歲就已以突出的演奏才能享譽樂壇。富有“音樂神童”之稱的奧地利音樂巨擘莫紮特,3歲就能演奏鋼琴,5歲開始作曲,6歲又隨父親學小提琴,8歲創作了一批奏鳴曲和交響曲,11歲時就創作出歌劇,13歲便擔任了大主教的宮廷樂師。“旋律源源不絕地從他的頭腦中流出,猶如光從太陽中流出一樣。”據說有一次宮廷演出,人們為了測試他的天才,用布將琴鍵蒙住,結果莫紮特還是能毫厘不差地彈出技術繁複的曲子,這使得在場的人驚歎不已。類似的例子還有很多很多。
不過,相對於先天的天才或才氣,藝術創作似乎更需要後天的勤奮和努力。在藝術史上,更多的藝術家畢其一生於辛勤的耕耘,他們是憑借踏實的腳步、一步一個腳印才攀登上藝術的高峰的。例如曹雪芹在創作《紅樓夢》時,過的是“蓬牖茅椽,繩床瓦灶”、“舉家食粥酒常賒”的清貧生活,而他對作品的處理則更是“批閱十載,增刪五次”,自謂“字字看來皆是血,十年辛苦不尋常”。(《紅樓夢》脂硯齋評點本)京劇表演大師梅蘭芳的天資並不好,他的姑媽曾給他“語不出眾,貌不驚人”評價,然而梅蘭芳卻沒有因此而氣餒,以後天的勤學苦練彌補了先天的不足,終於成為京劇藝術的一代宗師。在西方,巴爾紮克不能算是一位天才的作家,但他卻極為勤奮,一生創作了多達96部長、中、短篇小說和隨筆,馬克思、恩格斯曾盛讚這部結集為《人間喜劇》並計劃寫136部小說(後因作家的逝世而未能實現)的作品是“法國社會的一麵鏡子”、“法國社會的百科全書”,稱作家本人是“超群的小說家”、“現實主義大師”,同時認為從他創作的作品中所學到的東西要比從當時所有職業曆史學家、經濟學家和統計學家那裏學到的全部東西還要多。無獨有偶,契訶夫成為戲劇名家和短篇小說大師也是靠勤奮才得來的,事實上在此之前,他已經給各種小報寫了一千多篇小說及劇本,正是在這種辛勞的謀生過程中,契訶夫才逐步掌握了藝術創作的技巧和規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