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的時候我想,像我這樣執念地生活在1937年一張由流亡白俄鋼琴家在倫敦錄製的“海盜版”的拉赫瑪尼諾夫唱片裏的骨灰級的唱片客,或者錯過了20世紀80年代愛樂思想啟蒙的年代而再次迷失在美劇《國土安全》中無法回到故國的使用最新黑莓全鍵盤手機來上Instagram和“推特”的人,是否和這個混淆的新世紀真的存在著“愛樂時差”呢?我這樣的非村上春樹小說迷,卻又固執地追蹤著村上春樹每一部新出版的小說,緣由無他,我追蹤著在村上春樹每一部作品中出現的唱片、愛樂場景和這位總是躲在地下室裏聽著他的過時的JBL落地揚聲器,在小說裏“誤導”我們去買更“錯誤”的版本唱片的人。
毋庸置疑的是,我和這位生活在“1Q84”裏的日本小說家有著同樣不可救藥的癖好:我們都是骨灰級的唱片發燒友。所以幾乎在每一部他的作品裏,資深唱片發燒友村上春樹君總要“賣弄”並“誤導”我們在如海的唱片版本裏砸下大銀子入手那更“錯誤”的唱片,通過易趣網站,通過亞馬遜網或淘寶網(在這個支付寶的非唱片時代),我們通由村上春樹的小說來買進、更挑剔地聆聽、更不可救藥地企圖收全連村上春樹本人都沒有收集到的唱片版本。而他總是在他的小說裏暗示的那“更不可能的”,不是早已絕版就是根本沒在這個世界上出版過的“唱片”。
過了這麽多年的時間,我想,我和村上春樹君大概在他的小說之內和小說之外,都已經認識到,唱片其實是我們最大的敵人,唱片病是我們最大的敵人。村上春樹君小心翼翼地在他新寫的小說裏用一張可能他也沒完全弄明白的“唱片”來“推理”出他的小說世界,而我們則由他的每一本書來“推理”、“臆測”出除了他寫的這張唱片、這個作曲家、這個版本之外,他秘密“藏”起來的聽過而完全不想讓我們擁有的那些珍稀的唱片寶貝還有哪些。比如在他最新的小說《無色彩的多崎作和他的巡禮之年》裏,村上春樹君“誤導”我們去買那套3CD的由俄國鋼琴家拉紮·貝爾曼在1977年錄製的李斯特的《巡禮之年》,而且不忘記把我們在唱片病的歧途上“誤導”得更深。比如他談到前輩鋼琴家阿勞和近10年大熱的鋼琴家布倫德爾演奏的版本,有必要提出這樣的唱片版本線索讓我們非得一一找來聆聽才得心安嗎?以及,這次,他為什麽非要提及李斯特呢?單提提肖邦或者勃拉姆斯不好嗎?為什麽非要提李斯特,李斯特的唱片幾乎是我收集的“盲點”。也許我那幾千張唱片裏還真有李斯特的唱片也說不定,我可是記得我是有阿勞和布倫德爾彈奏的李斯特的唱片,但是好像,我還真沒有那套貝爾曼在1977年錄製的那個名版《巡禮之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