坐在鋼琴前,他身體向後倚去,遠離琴鍵,目光虛空,帶著一種痛苦的恍惚微微側著頭。在快速的樂段中,他俯下身,幾乎是怒視著自己的手指。1958年,柴科夫斯基音樂學院大禮堂,身材瘦削的23歲美國得克薩斯小夥範·克萊本進入了最後一輪競賽。或許,超過1米9的身高,讓他在鋼琴上比其他人更容易營造大幅度的**。曲終,觀眾席上爆發出“第一名!第一名!”的歡呼。評委之一埃米爾·吉列爾斯更到後台去擁抱了他。
“警察和軍隊組成的人牆被衝破,聽眾們甚至通過柴科夫斯基音樂學院大禮堂的消防樓梯爬到屋頂去聽他的演奏。音樂廳外則是群眾暴動。大家都瘋了。”鋼琴家斯羅伯德亞尼克回憶克萊本在比賽現場演奏時人們的瘋狂。
從比賽第一輪開始,俄國人就對這個長著娃娃臉的美國人表現出了興趣。在決賽中,他排在了第一。
這個情形難住了評委。第二次世界大戰後的美蘇關係烏雲密布,兩個超級大國展開了圍繞軍事的一係列競爭。1957年10月,蘇聯發射了人類史上第一顆人造衛星,在太空競賽中擊敗了美國。隨後,莫斯科想在現今所稱的“軟實力”上擴大對美國的優勢,於是有了舉辦鋼琴比賽的想法。比賽原本的主旨是為了展現蘇聯鋼琴人才輩出,甚至已經內定了獲獎人選。
評委們請示了當時的蘇聯最高領導赫魯曉夫。赫魯曉夫說,我看了比賽,第一就是第一,給他吧。於是,這個懵懂的美國人在蘇聯的土地上成為第一屆柴科夫斯基國際鋼琴大賽的冠軍。在這次比賽中,中國鋼琴家劉詩昆獲得亞軍。
比賽改變了克萊本的命運。他不再隻是個單純的鋼琴家,而成了美國在“冷戰”時期超越蘇聯的象征之一。
2013年2月26日,美國傳奇鋼琴家範·克萊本因骨癌逝世,終年78歲。美國前總統小布什和俄羅斯總統普京都發表了悼文,表示懷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