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實證明沈洋也火了。
2009年9月底上海交響樂團迎來店慶130周年慶典音樂會,三位歌唱家廖昌永、張健一和沈洋獨唱,和郎朗與餘隆同慶生。沈洋即使不是舞台上最年輕的一位,也接近幼齒排行榜的頂端。張健一中規中矩,標誌著男高音生涯的餘音;廖昌永底子好,雖然走穴殆盡但仍舊發揮出色,但隻有在祖國我的母親之類的歌曲中才如魚得水;沈洋的梅菲斯托小夜曲的確是全場的最亮點,他的音域直逼廖昌永的中音區,卻展現出無與倫比的表現力和爆發力。那幾聲邪惡的笑聲在一些人看來過於矯揉造作,而我關注的是他眉飛色舞的臉部表情和聲音同樣變化多端。如果將沈洋的濃眉平移複製到嘴唇上的話,真是一個活脫脫的《阿凡提》裏的巴依老爺。當然,對於25歲的沈洋來說,長八字胡,有的是時間。
我和沈洋可謂不打不相識。2007年他獲獎後,我在《留聲機》中文版上安排了一篇獲獎報道作為頭條,但卻婉拒了一位上海作者寫的熱情洋溢的鼓吹文章。發刊後,在公共郵箱收到一封電郵,一個署名為“Knappertsbusch”的電郵地址,感謝我刊登沈洋的獲獎新聞,但善意指出應該是“沈洋”而不是“沈陽”。如果現在《留聲機》還在,我可能會因為提前2年預言小沈陽的走紅而走上星探的道路。後來我才知道發電郵者就是沈洋本人。往後在北京的演出中多次與他擦肩而過。和他雖互通有無已久,但此次在上海卻是初次見麵,也是初次聽他的現場。
25歲就登上大都會歌劇院舞台首演的沈洋擁有在亞洲都足以傲視群雄的履曆。但我對他的了解確實更多來自周遭的樂迷朋友。沈洋是一個狂熱的發燒友和唱片迷,在樂友圈中享有崇高的威望。在職業音樂家中,沈洋的同類實屬鳳毛麟角。這也奠定了沈洋的音樂修養和進步速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