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城區文化館坐落在簋街的西邊,隔著一條馬路,中間有一個麥當勞。濃香四溢的簋街氣場強大,從東直門一直騎車騎到文化館,衣服和頭發上無可救藥地沾上各種滿大街萬州烤魚和麻辣香鍋的味道。
騎到文化館放好車坐電梯到劇場,一股火鍋氣味越來越濃,肯定不是我的錯覺。那時離開演還有一個半小時,我到早了,於是下樓逛逛,猛然發現文化館一層有家火鍋店,名曰“香天下”,劇場裏濃鬱的蒜香味就是從那裏飄出來的。
雖然羅西尼也以美食家和烹飪大師著稱,但聞著火鍋的氣味聽歌劇,完全是我始料未及的。那天是11月15日,國家大劇院裏舊金山交響樂團和王羽佳的音樂會在澳門已經“略有耳聞”,快速趕來的李國玲在中山公園音樂堂的獨唱音樂會的票次日才到,因此可以毫無顧慮地前去東城區文化館,為李衛的第三屆喜歌劇節開幕捧場。那天晚上演的是《帕老爺的婚事》(Don Pasquale),雖然同一製作的樂隊版半年前我也在廈門領略並寫了評論,但我對李衛與時俱進的能力非常信任且好奇。結果果然在他的製作裏發現了“江南style”的影子,而那是半年前的製作裏沒有的。
簡潔的舞台上放著一個標誌性的相框,從我2006年第一次接觸李衛並欣賞他執導的《浮士德的沉淪》開始,相框每次都會出現在他能說了算的舞台上。我和李衛頗有淵源,他和我都幹著和自己本行無所幹係的事情,在私下都以徹頭徹尾的自由主義者自居,他導演的歌劇我不是在北京就是在上海、廈門、廣州或者杭州一部不落地看過,往往是拿到節目單後才發現他是歌劇導演,隨後我給他發個短信表示祝賀,他會回個短信“¥%@×,你怎麽才告訴我你來。明天有空聚一下麽”?結果第二天都是不出例外地各奔東西。即使是這種擦肩而過的頻率,對於兩個精力旺盛的自由主義者而言,也已算相當不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