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幸福是自己的傑作

4 為何懼怕“早戀”

字體:16+-

● 在不同的年齡階段,愛情的內容和形式是很不相同的;

● 戀愛是人生重要的學習過程。

2003年,CCTV的《實話實說》欄目邀請我第二次幫助他們做一期針對“青少年愛情和性教育”的談話節目。第一次做這個節目是2000年,製作的場麵很熱烈。小崔得意地將節目做成上、下兩集。結果播出了上集以後,下集竟然被無端地“槍斃”了。搞得在上集裏出現的“愛情嘉賓”拚命給我打電話,說是因為缺少了專家的“說法”,當地群眾把她當作一個“壞女人”對待。

三年以後,節目組的年輕人不甘心,又一次上報了這個選題,上級很痛快就批下來。這一次節目的主人公,是一位40多歲的媽媽和她16歲的兒子關於“愛情和性的對話”。由於媽媽思想開放,使得兒子從小就建立起了美好的愛情觀,得到了健康的性知識。節目做到最後,一位50多歲的觀眾先生終於忍不住了,站起來教訓嘉賓的兒子:

“你們那個不叫愛情。”

“是和你們不一樣的愛情。”男孩兒也不示弱,“我們互相愛慕,互相欣賞。不涉及房子、車子,也不涉及婚姻……”

於是兩個人爭論起“什麽是愛情”,越爭越糊塗,觀眾先生急了,突然爆出了一句:“愛情的結果應該是結婚,所以你們的不是!”

這一下子,是我沉不住氣了,竟然大喊了一聲“NO”!腦袋搖得像個撥浪鼓一樣,搞得全場嘩然。

“談戀愛”vs“找對象”

五十多歲以上的人恐怕還記得,我們十幾歲的時候,沒有人在中學裏談戀愛。隻有當工作了幾年以後,單位領導、家長和親戚朋友才忙著張羅,給我們“找對象”,目的當然是結婚。在我20世紀70年代插隊的農村,人們還是靠著媒婆子聯姻。我們生產隊長和他的妻子過得挺好的,已經生了三個娃了,可還是被全村的人取笑,因為他們的婚姻是“自由的”。可以說,三十多年以前的中國人,大多數並不明白什麽是戀愛,很少有人經曆過青春時期那種朦朦朧朧的愛情。今天的孩子們可不再是這副模樣了。請看看,20世紀90年代一位中國女中學生的日記[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