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形與色的魔幻——繪畫美

(一)光影法的造型——《蒙娜麗莎》

字體:16+-

同《最後的晚餐》同樣出名的一幅達·芬奇的畫作,是一幅畫佛羅倫薩一位貴夫人的肖像畫《蒙娜麗莎》(圖5-1)。這幅名畫一千多年來,一直都在吸引著西方人和東方人的目光。如果要評世界上誰吸引目光最多、誰的“回頭率”最高,那一定非蒙娜麗莎莫屬。無論是你去法國盧浮宮站在這幅畫的麵前,還是你在明信片、招貼畫、還是廣告上看見這幅畫,你都能同樣感受到她的栩栩如生,仿佛這位世間美女就站在你的麵前,和你交換著神秘、複雜的眼神,她還給你以溫柔的微笑,她的微笑中包含著說不盡的韻味,仿佛暗示她對你的眼光表示理解和寬容,又仿佛對你那毫無顧忌的熱辣辣的眼光表示嗔怪。當你看得久了,你就會發現,不是你在看她,而是她在看你,看所有看她的人,這時她的目光既有女性的溫柔,又有聖潔的冷靜,既有寬容,又充滿嘲諷,既**你,又拒絕你。她的神秘的目光和微笑讓你無所適從,不知所措。還不僅如此,你每次看這幅畫,都會有完全不同的感受,會形成不同的印象,仿佛蒙娜麗莎在不斷改變著自己,不斷變換自己的麵孔。一幅偉大的藝術傑作不就應該這樣嗎!

圖5-1 《蒙娜麗莎》

顯然,達·芬奇明確知道,他應該通過什麽樣的手段和怎樣的處理技巧,來達到他想取得的效果。他對人用眼睛觀察事物的規律,有比以前的人更深入的了解和更成熟的訓練。雖然凡·艾克、馬薩喬等已經熟練掌握了透視法,也能夠對人體做非常精細真實的描繪,但他們的畫看上去還是有些雕塑感,仿佛他們對他們所畫的人物和風景施加了符咒,讓他們靜止在那裏,因而顯得僵硬和刻板。大家可以回顧我們前麵所分析的凡·艾克的《阿諾芬尼的婚禮》中的人體姿態。但是,達·芬奇找到了自己的解決辦法。他的辦法就是不要把輪廓畫得過於明確,讓形狀有些模糊,仿佛不同的麵和形在陰影中形成了奇妙的過渡,這樣麵與麵之間過渡的生硬、枯燥就會得以避免。這就是“漸隱法”——一種通過虛隱的處理,使一個麵逐漸融入另一個麵、一種形狀逐漸融入另一種形狀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