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參觀過中西繪畫發展的不同階段,就會發現,繪畫並非從來就是具象的。
原始時代的岩畫、陶畫,都是抽象的,是抽象之“象”。這些抽象之“象”,主要是一些用平塗色塊、線條等構成的紋飾,或是用輪廓線勾勒的動物和其他事物的圖案。平塗色塊、線條構成的紋飾,其抽象性是大家一看就知道的,如我們在中國彩陶畫中所看到的旋渦紋、三角形紋、雲紋等;西方的岩畫中也有許多幾何紋圖形,其抽象性也是明顯的。這些抽象圖形是平塗在岩石或彩陶的平麵上的,它們並不形成一種類似立體的效果。那些用輪廓線勾勒的事物圖像,雖然遠沒有那些幾何紋的圖像那麽抽象,但就其把一個有體積、重量、有自身空間位置的事物,簡化為輪廓線勾勒的平麵形而言,就其把一個包含眾多細節、特征簡約為一個由以主要特征所構成的輪廓圖像而言,這種圖像也是抽象的。這一點,大家可以在岩畫《野牛圖》中,看得很清楚。
這些抽象的圖像,是繪畫“立象留痕”的第一種模式。
顯然,人類從文明誕生的初期,就開始通過確立某種“象”來布置、裝飾一個平麵,以形成某種富有意義的空間。這些早期的抽象繪畫,主要不是視覺的,它們既不涉及光,也不涉及觀看的視角,更不是直接涉及我們觀看世界的方式,而是整體地把握一個圖像,並形成一個具有意義的平麵空間。因此,可以說,最初的繪畫涉及的是如何闡釋一個虛空的平麵,使一個一無所有的虛空平麵變成有意義的空間,這個虛空的平麵或是彩陶的表麵,或是岩石的表麵,它們都是平麵的。而把虛空的平麵改變成有意義的空間的方式,就是在這個虛空的平麵上確立一個“象”,以便形成一個有意義的空間。
這就是說,繪畫就是通過“立象留痕”以建立一個有意義的平麵空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