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形勢與政策

三、經濟全球化陷入停滯且有逆轉之勢

字體:16+-

全球化意味著跨國貿易以及資本、勞動力等生產要素跨國流動的增加,隨之帶來國與國之間的緊密聯係。據德國中央合作銀行首席經濟學家斯特凡·比爾邁建立的全球化指數,直到20世紀90年代末,全球化指數基本保持在同一水平,從1997年起出現快速上升;隨後經濟危機爆發,互聯網泡沫破滅,全球化指數大跌;從2003年開始,該指數又快速上漲,直至2007年達到頂峰;2008年金融危機造成全球化指數再次停頓,增長趨勢再未恢複;近兩年全球化指數在波動中不斷下滑,目前已降至20世紀90年代的水平。由於全球化帶來的分配不均問題,西方社會對全球化的抑製不斷上升,一些西方民眾不再相信增加貿易會讓他們受益,造成民粹主義和專製運動在各處盛行。全球化勢頭受挫表現在諸多方麵。

(一)國際貿易增速持續放緩

多年來國際貿易的增長速度都快於GDP增長速度,1980—2011年,全球GDP的年均增長率為2.9%,同期全球貿易增長率為7.3%,是前者的2.5倍;這期間曾7次出現貿易增速低於GDP增速的情況。然而,除20世紀80年代初的連續3年低迷之外,其餘各次的持續時間均僅限於當年,且其後均伴有明顯的貿易回彈。但國際金融危機爆發後,從2011年開始,國際貿易增長率已經持續4年下滑,2012—2014年國際貿易增長幅度平均隻有2.4%,低於同期全球GDP的增長水平。2016年4月IMF《世界經濟展望報告》顯示,2015年全球貿易量急劇收縮,出現了降幅達13.6%的負增長。報告認為,貿易增速下滑的主要原因是中間品和資本品交易減少所致。WTO估計2016年全球貿易增速2.8%,為全球貿易增速低於3%的連續第五年,也讓當前這個時期成為近30年來最長的貿易持續疲弱期。IMF認為,“世界貿易量的增長速度無論用實際水平衡量,還是相對於GDP增長率而言,在最近幾年都顯著放慢。因此,貿易在全球GDP中所占比重的增長速度已經放慢,所觀察到的進口收入彈性的增長減緩在新興市場和發展中經濟體較為顯著,超過發達經濟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