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新編外國文學史教程

第二節 高爾基及其《母親》

字體:16+-

馬克西姆·高爾基(1868—1936)是20世紀世界文學最傑出的現實主義作家之一,是俄蘇無產階級文學最傑出的代表,開創了世界無產階級文學的新紀元。

一、生平與創作

高爾基原名阿列克塞·馬克西莫維奇·彼什科夫,高爾基為其筆名,意為“最大的痛苦”。1868年3月28日生於俄羅斯伏爾加湖畔下遊諾夫戈羅德市(現名高爾基市)一個木工家庭,幼年喪父後寄居外祖父家,外祖母多姿多彩的歌謠與童話給了高爾基許多快樂與文學熏陶。1879年,高爾基的母親病逝,11歲的高爾基成為孤兒。僅上過兩年小學的他主要依靠刻苦自學,漫遊俄羅斯,在社會“大學”中洞察人生百態,為後來的創作積累素材,打下了良好的基礎。

高爾基的創作分為三個時期。

早期創作是從1892年至1899年。這一時期俄國封建製進入末期,社會弊端日益暴露,社會矛盾不斷加劇,人民群眾反抗沙皇政府統治的聲勢日益擴大,工人運動有了新的發展。這些都影響了高爾基的創作。他在揭示現實生活黑暗殘酷的同時,用浪漫主義手法歌頌理想英雄,也用寫實主義筆法讚頌社會底層的流浪漢。他創作了《馬卡爾·楚德拉》(1892) 、《鷹之歌》(1895)和《伊則吉爾老婆子》(1895)等浪漫主義作品,表達了人民群眾渴望鬥爭、向往自由、與敵人血戰到底的這種浪漫主義戰鬥**。在《伊則吉爾老婆子》裏,“偉大的人類愛的火炬”的丹柯之心和“保持一個完整的自己,不願意分一點給別人”的臘拉形成鮮明的對照,為人民大眾獻身的才是時代需要的真正英雄,而極端個人主義的下場將是永遠的孤獨。《鷹之歌》同樣愛憎分明地歌頌了熱愛自由天空的雄鷹,讚美這“勇士的狂熱就是人生的智慧”,它將在“許多勇敢的心裏燃起對自由和光明的渴望”,嘲笑了甘願在地上爬行的黃頷蛇的人生哲學。這一時期,高爾基還創作了優秀的以來自社會最底層的“流浪漢小說”為主的現實主義作品《切爾卡什》(1895)、《瑪莉娃》(1897)和《淪落的人們》(1897)等。在這些作品中,作家表現出流浪漢對資本主義統治的反抗、對金錢的藐視,描寫他們對自由自尊的追求。《切爾卡什》(1895)中,“機靈大膽的偷兒”切爾卡什和溫厚敦實的農村青年加弗裏拉猶如兩股生活激流,他們之間因偷盜所得錢財引起的衝突,表現出流浪漢對資本主義統治的反抗、對金錢的藐視和私有製農民對金錢、財物的貪婪。對流浪漢而言,自由自尊才是他們的追求,亦是他們的特征,“雖然餓肚皮,但卻自由自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