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機化(randomization)是抽樣研究的基本原則。所謂隨機化原則,是指在進行抽樣時,總體中每一個體是否被抽取,並不由研究者主觀決定,而是每一個體按照概率原理被抽取的可能性是相等的。
由於隨機抽樣使每個個體有同等機會被抽取,因而有相當大的可能性使樣本保持和總體有相同的結構。或者說,具有最大的可能使總體的某些特征在樣本中得以表現。所以說隨機抽樣可以保證樣本代表總體。
圖14-1 樣本平均數的正態分布
如果不按隨機原則抽樣,則由於總體中個體不能保證以相同的可能性被抽取,所抽的樣本也就不能很好地代表總體,而且對於結果的精確度不能進行上述的客觀評價。比如,一個大學心理係的教師要進行一項研究,內容是經常幹擾一個成年男子(比方說年齡在20~50歲之間)的睡眠,看對他的情緒會造成何種影響。很少有人會願意把自己作為一個樣本來研究,於是該教師隻好去請求和他比較要好的學生、老師來做誌願者。這時,他抽樣的對象(即實際上的母體)範圍很窄。那麽,這位研究人員從這項研究中得出的結論,隻能說適用於學校的成年男子,而不是全社會的成年男子。統計分析就是依據樣本所提供的信息,正確推論總體的情況。在這一過程中,最根本的一環是確保樣本的代表性及對實驗的良好控製。所以,在推論統計的研究中必須進行隨機抽樣,或者說隨機化是抽樣研究的基本原則。
【資料卡14-1】
抽樣偏差
1936年,富蘭克林·迪拉諾·羅斯福(Franklin Delano Roosevelt)與艾爾弗雷德·蘭登(Alfred Landon)共同競選美國總統。此時,美國失業人數高達九百萬,在1929—1935這段期間實際收入下降了約1/3,經濟正由大蕭條中逐漸恢複回升。蘭登競選主題為“小政府”,口號為“揮霍浪費的人必須離任”、“我們應該專心致力於自己的事務”。羅斯福競選主題為“擴大內需”,口號為“在我們能夠平衡聯邦政府的預算之前,必須先平衡美國人民的預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