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先秦至唐五代語氣詞的衍生與演變

參考文獻

字體:16+-

[1] 艾皓德:《近代漢語以“時”煞尾的從句》,《中國語文》1991年第6期。

[2] 鮑 紅:《安徽安慶方言“著”的虛詞用法》,《方言》2007年第3期。

[3] 蔡鏡浩:《重談語助詞“看”的起源》,《中國語文》1990年第1期。

[4]曹逢甫:《主題在漢語中的功能研究》,北京,語文出版社,1995。

[5] 曹廣順:《〈祖堂集〉中與語氣詞“呢”有關的幾個助詞》,《語言研究》1986年第2期。

[6] 曹廣順:《近代漢語助詞》,北京,語文出版社,1995。

[7] 陳寶勤:《語氣助詞“在”“有”的產生及消亡》,《漢字文化》2004年第4期。

[8] 陳寶勤:《試論“著”的語法化過程》,《語文研究》2006年第1期。

[9] 陳妹金:《漢語與一些漢藏語係語言疑問句疑問手段的類型共性》,《語言研究》1993年第1期。

[10] 陳妹金:《北京話疑問語氣詞的分布、功能及成因》,《中國語文》1995年第1期。

[11] 陳前瑞:《“來著”的產生與主觀化》,《中國語文》2005年第4期。

[12] 陳前瑞:《句末“也”體貌用法的演變》,《中國語文》2008年第1期。

[13] 陳士林:《楚辭》“兮”字說》,《民族語文》1992年第4期。

[14] 陳煒湛:《關於甲骨文“印”、“執”二字的詞義問題》,《出土文獻研究(三)》,北京,中華書局,1998。

[15] 陳賢純:《句末“了”是語氣助詞嗎?》,《語言教學與研究》1979年第1期。

[16] 儲澤祥:《現代漢語方所係統研究》,武漢,華中師範大學出版社,1998。

[17] 戴慶廈:《景頗語的實詞虛化》,《中央民族大學學報》1996年第4期。

[18] 戴昭銘:《從“也”到“啊”》,《中國語言學報(十二輯)》,北京,商務印書館,2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