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考察範圍及語料的選取
選取的語料共計180餘萬字。具體為:《舊唐書·本紀》(後晉·劉昫等,941-945)《入唐求法巡禮行記》(日本釋園仁,838-847)《祖堂集》(五代·靜、筠二禪師,952)《敦煌變文集》《全唐詩》(劉禹錫、白居易、元稹、杜牧、李商隱、溫庭筠等人的全部詩)《五代詞》《船子和尚撥棹歌》(唐·釋德誠)。史誌筆記類為:《唐國史補》(李肇,806-820)《劉賓客嘉話錄》(韋絢,821)《次柳氏舊聞》(李德裕,849之前)《大唐新語》(劉肅,807)《明皇雜錄》(鄭處誨,855)《中朝故事》(南唐·尉遲偓)《唐摭言》(五代·王定保)。
晚唐一般指唐文宗太和年間(827—835)至唐末,我們選取的語料大致都為這一時期的文獻,不過考慮到劉禹錫(772-842)、白居易(772-846)、元稹(779-831)等人的詩橫跨中唐、晚唐兩個時段,難以完全清楚劃界,加上史誌類的《唐國史補》《劉賓客嘉話錄》等也可算這一時期筆記類的代表文獻,有較高的語料價值,因而我們將時間略微放寬,大致為公元800年至公元950年這一時段,共約150年,為了方便起見,我們仍簡稱為晚唐五代。
以上語料包括史書、筆記、旅遊行記、詩詞歌、變文等,都為這一時期較有代表性的文獻語料,能夠反映這一時期的實際語言麵貌。《入唐求法巡禮行記》中雜有一些日語的影響[1],不過仍不失為研究晚唐口語的寶貴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