語氣詞“為”出現於東漢[1]。如:
(1)(成)帝曰:“今故告之,反怒為?殊不可曉也。”(《漢書·趙後傳》)
(2)百裏奚,初娶我時五羊皮。臨當別時烹乳雞,今適富貴忘我為?(《樂府詩集·百裏奚妻》)
上麵兩例“為”的疑問語氣非常明顯。例(1)成帝告訴元後說許美人生子了,元後大怒,“以手自搗,以頭擊壁戶柱,從**自投地,啼泣不肯食”。成帝說“反怒為”時,帶有一種疑惑不解的語氣,同時顯得很不高興。如果刪除“為”作“反怒?”,句子就純粹表示反詰,疑惑的語氣就消失了。例(2)的“為”在句中也獨立承擔疑問語氣的功能,百裏奚的妻子說“今適富貴忘我為”,明顯帶有疑問:你現在富貴了,忘了我嗎?“今適富貴忘我為”是以整個句子為疑問域的;如果刪除“為”,“今適富貴忘我?”還可以構成一個疑問句,不過句子的疑問域卻不同了,而是隱含著百裏奚已經忘記了妻子,因而就帶有譴責的意味了。
上兩例出自本土文獻,譯經中的用例如:
(3)太子默然而逝,複前念言:“今我入山,當用寶衣為?”(後漢·竺大力共康孟詳《修行本起經》卷上)
(4)莊嚴悉已備,安用是花為?(後秦·鳩摩羅什《大莊嚴論經》卷五)
(5)其妻語夫:“設不辦者,正爾取死,複用活為?”(姚秦·竺佛念《出曜經》卷十六)
(一)語氣詞“為”的形成過程及機製
關於語氣詞“為”的形成過程、誘因和機製,以賈齊華的表述最為精當,以下即是他的觀點[2]:
1.“何以……為”中的“為”本是動詞,疑問代詞“何”是“為”的前置賓語,“以……”是介賓結構,作“為”的狀語
例如:
(6)俄而子來有病,喘喘然將死,其妻子環而泣之。子犁往問之……倚其戶與之語曰:“偉哉造化!又將奚以汝為?將奚以汝適?以汝為鼠肝乎?以汝為蟲臂乎?”(《莊子·大宗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