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洗耳恭聽:讀懂音樂大師

質本潔來還潔去——約漢納·馬爾茨遺音數則

字體:16+-

20世紀的女性小提琴家雖然總體上無法和男性抗衡,但時過境遷,其中的一些,仍值得細細評說。1924年l0月26日生於羅馬尼亞蒂米什瓦拉的馬爾茨,8歲入布達佩斯音樂學院師從胡鮑伊。理論上講,馬爾茨和上一輩的西蓋蒂師出同門,胡鮑伊本人的演奏風格是浪漫炫技派,但兩位弟子都是理智型。1947年,馬爾茨在日內瓦國際賽中獲得首獎,聲名鵲起,1953年至1955年成為EMI專屬藝人,1979年8月1日卒於蘇黎世,享年55歲。

馬爾茨的唱片很難搜尋,前些年EMI拿她50年代那套巴赫小提琴無伴奏組曲重新發行,這是該曲史上第一個女性錄音,DOREMI公司目錄裏也有一個她的巴赫小提琴無伴奏組曲(以下簡稱“小無”),為同一錄音。TESTAMENT公司出過一張她的門德爾鬆、勃拉姆斯協奏曲合集,DG弗裏恰伊專集裏,有個20世紀50年代初馬爾茨獨奏的德沃夏克協奏曲錄音,另外的錄音,主要由英國Coupd'Archet公司發行,共計7張。當初買馬爾茨唱片時,主要是被她的封套照吸引—她的身影,如此孤立於繁華的人間,這樣氣質卓然的女子,料想該是琴如其人的。

短暫的EMI時代

有個出典不明的說法,戰後王牌製作人瓦爾特·萊格曾經對馬爾茨動過非分之想,最後,馬爾茨選擇了離開EMI,致力於教學和室內樂演奏。萊格之人品,諾曼·萊布雷希特《誰殺了古典音樂》一書裏有一係列旁證,勿複多言,但他對唱片業的貢獻至今為人稱道,“我的目標是做出讓現場表演相形見絀,讓未來表演者引為範本的唱片”。他製作的唱片,同一曆史階段,往往罕有叫板者。第二次世界大戰前,萊格手裏的小提琴家首推西蓋蒂,其中莫紮特第四、普羅科菲耶夫第一協奏曲顯示了早期萊格的眼光。萊格在EMI翻雲覆雨的17年(1946—1963年),由他掌握的小提琴家最初是內弗,內弗死後,才有50年代初期加盟的馬爾茨,馬爾茨一走,萊格手裏的小提琴家空缺了,那時屬於EMI旗下的還有大衛·奧依斯特拉赫、米爾斯坦,但大衛是科林伍德的合作者,米爾斯坦是瓊斯的合作者,沒萊格什麽事。然而到了1958年形勢大變,大衛錄製著名的貝多芬協奏曲的時候,製作人卻換成了萊格,而且那張唱片的確品質優異,接著大衛和克倫佩勒合作了同屬經典的勃拉姆斯協奏曲。這之前,萊格還讓訪英的柯岡和康德拉辛/愛樂樂團也留下了一個勃拉姆斯。就這樣,萊格讓EMI事實上擁有了當時最高水準的小提琴協奏曲唱片範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