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西方文明探源:希臘羅馬專題論集

字體:16+-

任何成功的軍事征服都與有效的政治製度有密切的關係。有效的政治製度既是軍事征服的保證,也是軍事征服的前提。波利比烏斯把政治體製比作是泉水的源頭,它不僅啟所有行動的設計和規劃於始,而且也隨之於途,直至完成。它是一個國家成功與失敗的關鍵。[1]對於羅馬征服者而言,共和政體顯然是其成功的一個重要原因。

公元前509年,羅馬人推翻埃特魯裏亞人塔克文的統治,廢除王政,建立共和。羅馬自此進入了漫長的共和國時期,羅馬的征服幾乎都是在共和時期完成的。拉丁文的“共和國(Res Publica)”為“公共事務”、“人民的事業”之意。[2]國家的最高行政官員是兩個權力相等的執政官(Consuls)。他們由森杜裏亞大會(Comitia Centuria),即百人隊大會選舉產生,任期一年。執政官負責指揮軍隊,召集元老院會議和公民大會。他們每人身後都有十二名扈從跟隨,扈從肩上扛著一束笞棒。當執政官出羅馬城時,扈從必須在笞棒中間插上斧頭。這種插斧頭的笞棒叫做“法西斯(Fasces)”,是執政官權力的象征,意味著他擁有生殺予奪的權力。當執政官回到羅馬城,扈從必須把斧頭拿下,以表示他與羅馬公民享受平等的權力。[3]由於執政官任期較短,權力有限,彼此間又互相牽製,所以他們實際上並不是羅馬最高的統治者,但這種一年一任的軍事管理製度確實為羅馬儲備了眾多的軍事和行政人才。這一點在第二次布匿戰爭期間表現得非常明顯。迦太基的軍事將領漢尼拔盡管優秀,但他隻有一個,而與漢尼拔同樣優秀的將領在羅馬共和國就有10餘人。

公元前218—前201年羅馬執政官(獨裁官)名錄

續表

在羅馬,真正掌握國家權力的是元老院。元老院一般由300名貴族組成,在羅馬享有軍事上的最高決策權,外交政策的製定權,宗教事務的監督權,公民大會決議的批準權,以及國家財產和財政的管理權。在國家的非常時期,元老院還可以從功勳卓著的貴族中任命擁有無限權力的最高軍事長官(即獨裁官)來處理國家大事。獨裁官任期六個月。當緊急狀態一過,獨裁官就自動交卸權力。因為元老院由一部分相對穩定的集體成員組成,所以基本上能保持國家政策的穩定性和延續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