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馬早先的史學起源於年代記匯編。匯編所記的內容包括農業情況、氣候、天災、異兆、占卜、公共祭祀、宗教活動、選舉以及在職高官姓名等等。記錄由大祭司集團負責、積累保存,史稱大祭司年代記。西塞羅說:“為了保存對公共事件的記憶,自羅馬建業直至大祭司長普布利烏斯·穆基烏斯(Publius Mucius),大祭司長把每年發生的所有事情寫在白板(tabula alba)上,置於宅前,以讓人民熟知其事。”[1]它們被稱作大年代記。大年代記的作者從嚴格意義上說,還隻是一些“敘述者”,不知道“用什麽美化語言。”[2]
公元前3世紀末葉,羅馬人開始撰寫自己的曆史。那時,羅馬已崛起於地中海西部地區。它征服了意大利,打敗了海上強國——迦太基。在與地中海其他先進文化的接觸過程中,羅馬人逐漸有了追溯自己根源、記錄先人豐功偉績的需要。於是羅馬最早的曆史學者應運而生。正如波爾基烏斯·李奇努斯所說:
在第二次布匿戰爭中,繆斯展翅飛至羅慕魯斯那尚武之後人的國度。[3]
這句話既適合於羅馬的詩歌藝術,也適合於曆史學。
當然,此時的羅馬已經與傳說中的羅馬建城年代相差了五百多年。要恢複這一段曆史,曆史工作者就得在收集和整理資料等方麵下很大的工夫。
在羅馬,最早寫羅馬史的人,受希臘影響較深,不僅學希臘人著史的方法和體裁,而且還用希臘文來創作羅馬史。其中著名的學者有:皮克脫和琴其烏斯。
皮克脫生活於公元前3世紀末,參加過第二次布匿戰爭。公元前2l6年,他是元老院派去特爾斐求神簽的代表團成員之一。他的《羅馬史》從遠古神話時代寫起,一直寫到他自己的時代。可惜隻有極少的片斷保留至今。
與皮克脫同時的有琴其烏斯。琴其烏斯是羅馬元老,參加過第二次布匿戰爭,是坎尼戰役的幸存者。他用希臘文寫過一部羅馬史,屬通史性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