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西方文明探源:希臘羅馬專題論集

字體:16+-

小國寡民是早期希臘國家的客觀事實,同時也是其存在的基礎。列寧說:“當時無論是社會或國家都比現在小得多,交通極不發達,沒有現代的交通工具。當時山河海洋所造成的障礙比現在大得多,所以國家是在比現在狹小得多的疆域內形成起來的。技術薄弱的國家機構隻能為一個版圖狹小、活動範圍較小的國家服務。”[1]這與希臘早期國家的情況完全吻合。

在希臘,典型的國家通常以某一城市或城堡為中心,逐漸聯合附近數公裏的若幹鄉村,山、河、海洋是它與其他國家相分隔的主要自然界線。希臘文中叫做波裏斯(Πολιs,Po1is),英文把它譯為city-state,中文常常將其譯成城邦。此字在荷馬史詩中是指堡壘(城堡)或衛城[2],後演化為一種政治和社會單位。城邦是當地居民的共同體,在血緣、語言、傳統習俗和宗教儀式等方麵有著明顯的共同性。當然,也有不存在城市的國家,如斯巴達等。據Starr估計:一般的典型希臘國家的麵積在50~100平方公裏之間,公民人數在625~1250人之間,能夠提供戰士的人數為225~625左右。[3]總人口超過數千人,達到數萬人的並不多。中希臘的弗西斯麵積1650平方公裏,有22個小國,平均每個國家占地70~75平方公裏。在阿提卡半島東南部的開俄斯小島麵積不足150平方公裏,上麵建有4個小邦。優庇亞島麵積3770平方公裏,有6個城邦。科斯島上也有4個小國。科林斯有880平方公裏,其東鄰的麥加拉也與之差不多。斯巴達在征服美塞尼亞後領土達8400平方公裏,雅典約2550平方公裏,都屬特大型國家。在幾個較大國家中,敘拉古有公民3萬~5萬人,科林斯不超過5萬人,阿爾戈斯和底比斯估計也在這個水平上。斯巴達和雅典是古典時期希臘最為強大的城邦。斯巴達可以養活9千名戰士,雅典在希波戰爭期間約有3萬公民,參加公民大會的法定公民人數為6000人。[4]城邦的基礎是公民,公民又是城邦的動物。公民與城邦的關係是互為前提,互為條件,相互間缺一不可。柏拉圖提出理想的城邦應該有5040名公民[5],而亞裏士多德也主張:城邦不宜過大,人口不宜過多,疆域更應適中。亞裏士多德認為:一個城邦最主要的配備自然是公民。對於城邦來說:公民的數量非常重要。他指出:“凡以政治修明著稱於世的城邦都對其人口有所限製”,因為城邦人數過多,“就難以製定秩序”[6]。在亞裏士多德看來,10個人的城邦是不可能的,因為它不能自給;10萬人的城邦是荒唐的,因為公民間互不了解對方的行為、能力、名望和財富,所以統治者很難發號施令,或進行有效的仲裁。城邦理想的人數是成年男子在平時能聽到一名傳令官的喊聲,戰時能聽到一名將軍的聲音為度。“城邦如萬物——動物、植物、無生命的工具那樣——也有其自己適中的限度。”“一個城邦如果人數過多……不能成為一個真正的城邦,因為它可能難於擁有一個真正的立憲政體。誰能夠成為這麽多人的將軍?除聲音洪亮的傳令官誰又能夠為其傳遞消息?”“一個城邦最適度的規模是其人數最多時足以自給自足,且人人生活在可以相互望及的地域之內。”[7]希波達馬斯(Hippodamas)在規劃皮裏優斯(Piraeus)時說,當地理想的公民人數是一萬人。[8]柏拉圖、亞裏士多德和希波達馬斯的想法顯然是當時希臘現實的反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