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文學理論新編(第4版)

二、文學發展的新趨勢

字體:16+-

文學發展的新趨勢依然與傳播媒介密切相關。如今,新型的數字媒介已催生了多種文學樣式,它們大體上可被納入到以下兩種文學之中:其一是網絡文學,其二是微文學。

1.網絡文學

網絡文學是伴隨著網絡時代的到來而出現在互聯網上的一種文學樣態。由於出現的時間較短,對其定義還存在著一些爭議。廣義的網絡文學是指在互聯網上傳播的所有文學和類文學樣態。但這僅僅是根據傳播介質來下定義,所以經不住推敲。例如,按此定義,《紅樓夢》轉換成電子文本上網之後也可稱作網絡文學。狹義的網絡文學是指隻能存在於互聯網上,不能印刷出版,且充分體現著網絡特征的網絡超文本文學、多媒體文學,由網友共同創作的接龍文學,通過電腦軟件創作的準文學等。但目前這類作品的數量不多,影響也不大。現在能被大多數人接受的定義是:網絡文學是指網民利用電腦創作,首先發表於互聯網上,供網民欣賞、批評或參與的文學或類文學作品。[1]

網絡文學是於1994年進入中國的。1995年,“橄欖樹”文學網站成立,1996年,中國第一個女子文學網站“花招”走進互聯網絡,1997年,中國最大的中文原創文學網站“榕樹下”在上海設立。世紀之交以來,專業性的文學網站越來越多,較著名的有紅袖添香、起點中文網、晉江文學城、言情小說吧、盛大文學等。此外,中國四大門戶網站新浪、搜狐、網易和騰訊也都開辟了“文學”頻道,這就為網絡原創提供了更多的發表陣地。

網絡文學在中國興起的時間雖然不長,但已從原來的無序走向了現在的有序,其作品也從原來的屈指可數變成了當下的多如牛毛。1996—1997年,因一些網絡寫手剛剛“觸網”,他們還不可能有多大作為。這兩年可看做網絡文學的起步階段。1998—1999年,隨著蔡智恒的網絡愛情小說《第一次親密接觸》在網上連載,引發了中國大陸網絡文學創作的熱潮,也湧現出邢育森、寧財神、俞白眉、李尋歡、安妮寶貝等著名的網絡寫手。2000—2002年,網絡文學獲得豐收,一批網絡小說(今何在的《悟空傳》、林長治的《沙僧日記》、慕容雪村的《成都,今夜請將我遺忘》、江南的《此間的少年》、何員外的《畢業那天我們一起失戀》等)大受歡迎,並最終變成了傳統的印刷文本。2002年,寧肯的《蒙麵之城》獲第二屆“老舍文學獎”,標誌著網絡文學被傳統文學正式認可。2003—2004年,網絡文學略顯沉悶和低迷。而蕭鼎的《誅仙》現身網絡,則預示了玄幻小說的誕生。2006年,《明朝那些事兒》《鬼吹燈》《趙趕驢電梯奇遇記》等作品在網上走紅。2008年10月—2009年6月,在中國作家協會的指導下,中文在線旗下的17K網站與《長篇小說選刊》聯手承辦了“網絡文學十年盤點”活動,最終在1700部作品的基礎上,由文學界推選出了10部最佳作品,由網絡讀者推選出10部人氣最高作品。這一活動標誌著傳統文學與網絡文學的一次深入交流。此後,網絡文學進入平穩發展時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