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文學概論

一、文學批評是一種特殊的文學接受方式

字體:16+-

文學批評是對文學作品及其相關的文學活動進行批評闡釋,除了評價作家作品外,它還對文學運動、文學流派和文學思潮予以關注,並總結文學現象中的規律性問題。它既包含審美經驗,又富有理性思考。它闡釋文學作品的特征,分析作家的創作風格和藝術技巧,評估文學作品的思想價值和審美價值。在文學研究中,文學批評必不可少。早在20世紀以前,文學批評就已實質性地存在,亞裏士多德的《詩學》、賀拉斯的《詩藝》、朗基努斯的《論崇高》等理論著作均揭示了文學作品的形態結構和價值意蘊,這其實就是一種文學批評。但是直到20世紀,文學批評才發展為一門獨立的具有係統理論形態的學科,擁有獨特的學科品格,不再成為哲學、美學和文學作品的附庸,文學批評的各種流派和理論主張蔚為壯觀。

文學批評意味著批評家要對文學作品進行闡釋、判斷和評價,這也是一種特殊的文學接受方式,但它又不同於普通讀者的文學接受,一般讀者的文學接受就是文學欣賞,文學批評比一般的文學接受要深刻和權威。普通讀者可以憑著自身的興趣愛好,依據以往的閱讀經驗,對文學作品予以個人的、隨性的評價,而批評家作為文學批評的主體,他們接受過專門的文學批評訓練,文學理論知識深厚,文學批評經驗豐富,還擁有精準敏銳的文學感悟力。與普通讀者的個體化行為不同,它是一種社會化行為,會對整個社會的文學審美活動產生影響,並引導讀者的文學評價。

文學批評作為一種特殊的文學接受具有以下屬性。

其一,文學批評具有相對客觀性。文學批評運用抽象思維,通過審美鑒賞,對文學作品予以理論把握和評價。文學批評是一個動態運行的過程,批評家首先要深入體驗作品中的藝術形象,然後又要能夠置身事外,客觀冷靜地評判作品的優劣高低,從而概括出某些文學規律。與科學研究類似的是,文學批評從立論到論證、最後至結論,都必須符合客觀實際,合乎邏輯,擺出充分的事實依據,使結論可信。俄國詩人普希金認為:“批評是科學。批評是揭示文學藝術作品的美和缺點的科學。它是以充分理解藝術家或作家在自己的作品中所遵循的規則、深刻研究典範的作品和積極觀察當代突出的現象為基礎的。”[2]文學批評應具有客觀標準,批評家在對批評對象進行批評時應拋棄個人的主觀印象和個人感情,做出客觀的、實事求是的分析。它的客觀性意味著文學批評具有特定的內在規律,文學批評不是他者的附屬品,不依附於任何社會力量,政治、宗教、金錢和人際關係皆不能使之與其適應。將文學批評視作階級鬥爭的工具曾經流行一時,導致批評家忽視了文學本身的審美性,鼓吹或抨擊某種文學思想,令當時的文學界深受其害。如我國“**”期間對十七年文學的無情“棒殺”,文學評論界將政治性淩駕在文學性之上,嚴重地喪失了文學批評的基本立場,無法準確、公正地評價作家及其作品。當前,中國文學正處於數量“高產”時期,大量的文學新作紛至遝來,批評家們需要不受外界幹擾,客觀冷靜地評論,這並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有些評論家將文學批評嬗變為商業炒作,或者為了人情關係而對水平不高的作品予以文學吹捧,這都不是真正的文學批評,這種行為隻能使文學批評失去原本應有的批判色彩。如2013年餘華的新作《第七天》出版後便引起了激烈的爭論,複旦大學中文係教授郜元寶寫下《餘華新作為何“輕”和“薄”》,嚴肅而客觀地評論作品的藝術特色和文學價值,反響熱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