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馬克思主義視角下的文學藝術生產特征
觀察馬克思主義的藝術生產理論,我們可以總結出文學創作的一些特征。
第一,文學創作和其他藝術活動一樣,都是一種特殊的生產活動。文學創作來自於人類的創造性勞動,它既和物質勞動一樣,與人的精力、體力等生理條件密不可分,同時它也需要精神活動所獨有的審美能力。文學家的工作與抄寫員的工作之間的本質區別在於:抄寫員製造的有形產品,如文稿、文件、記錄等,雖然也是在有形的物質載體上附加了精神活動的內容,但是卻沒有多少(甚至可以說沒有)審美的意義。如果拋開記錄特殊的內容,如文學家的口授、藝術家的口頭演說等,抄寫員等文字工作者的勞動目的更多的是記錄信息、傳遞信息,而文學家則是利用書籍、報紙乃至信息時代的計算機存儲空間、互聯網空間等載體來表達藝術上的意義。馬克思主義關於藝術生產與一般意義上的物質生產的對立統一的認識,可以非常好的解釋文學創作的個別性、差異性和其勞動的精神屬性。
第二,文學創作也和其他藝術活動的物質性有很大區別。雕塑、美術、建築、音樂等藝術門類更突出其對技藝的要求和載體的特殊性。如果一個人不會使用刻刀、畫筆、顏料、樂器或者沒有掌握工程技術的某些專業知識,如結構力學、機械學等,就無法創造出雕塑、美術、音樂、建築等藝術品。無論我們樂觀地相信技術會對藝術的提升起到正麵作用,還是悲觀地歎息藝術會被技術發展和現代社會的進一步深化發展所扼殺,我們都很難忽視以上藝術門類對技藝的依賴。文學藝術所使用的技術是語言層麵上的東西。由於語言是本能,所以我們有理由相信,無論是大文豪還是市井平民,都有可能堅信自己對語言的駕馭是足以用於生產文學作品的。就載體而言,文學作品對書籍等印刷品載體的依賴,遠不如雕塑對石材、美術對畫布。就從以口頭創作為重要形式的民間文學來看,文學藝術的載體有時候顯得相當抽象和不確定。所以文學生產的抽象性、精神性與一般物質生產的區別,遠遠大於很多藝術門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