縱觀現有的文學作品起源論,不難發現,無論是文學作品的社會曆史起源論還是文學作品的精神起源論,都在一定程度上有所偏頗,並不能完全解決文學起源的問題。這是因為文學的起源必定是既與社會曆史相關,又不能脫離人類的精神世界,所以,在現時的文學起源探究中,一定要關照到這兩個層麵,才有可能真正接近文學起源問題的答案。
原典選讀
一、愛德華·泰勒論萬物有靈觀
萬物有靈觀構成了處在人類最低階段的部族的特點,它從此不斷地上升,在傳播過程中發生深刻的變化,但自始至終保持一種完整的連續性,進入了高度的現代文化之中。……事實上,萬物有靈觀既構成了蒙昧人的哲學基礎,同樣也構成了文明民族的哲學基礎。雖然乍一看它好像是宗教的最低限度的枯燥無味的定義,我們在實際上發現它是十分豐富的,因為凡是有根的地方,通常都有支脈產生。
我們常常發現,萬物有靈觀的理論分解為兩個主要的信條,它們構成一個完整學說的各部分。其中的第一條,包括著各個生物的靈魂,這靈魂在肉體死亡或消失之後能夠繼續存在。另一條則包括著各個精靈本身,上升到威力強大的諸神行列。神靈被認為影響或控製著物質世界的現象和人的今生和來世的生活,並且認為神靈和人是相通的,人的一舉一動都可以引起神靈高興或不悅;於是對它們存在的信仰就或早或晚自然地甚至可以說必不可免地導致對它們的實際崇拜或希望得到它們的憐憫。這樣一來,充分發展起來的萬物有靈觀就包括了信奉靈魂和未來的生活,信奉主管神和附屬神,這些信奉在實踐中轉為某種實際的崇拜。
……地球上的萬物有靈觀迄今為止所組成的——它確鑿無疑地組成的一種古代的和遍及世界的哲學,這種哲學在理論上表現為信仰的形式,在實踐上則表現為崇拜的形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