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05年1、2月間,鄧實、黃節等人在上海成立國學保存會[1],以“研究國學,保存國粹”為宗旨[2];2月23日,其機關刊物《國粹學報》正式發行。這是晚清國粹派崛起的重要標誌。由此,國粹派在“保種、愛國、存學”的旗號下,迅速展布了自己的陣勢,在革命派隊伍中獨樹一幟;國粹思潮也因此浸浸而起。
國學保存會無疑是國粹派組織國學研究和宣傳國粹思想最重要的團體。關於它的緣起,論者通常都追溯到與其有連帶關係的《政藝通報》。是報同樣由鄧實、黃節於1902年12月創於上海,為半月刊。鄧實說:“是時國家方丁庚子之變,念亡國之無日,懼棟榱之同壓,於是皇然而有《政藝通報》之刊。”[3]目的雖在救國,但其旨趣是要致力於介紹西方的政治與科技,講求政、藝“二通之學”。鄧實認為,中西強弱相異,原因不僅“其大在政,其小在藝”,而且還在於西方“政藝合”,中國“政藝分”[4]。所以,《政藝通報》同時介紹西方的政治與科學技術。其體例:報首恭錄上諭,次分上下二篇。上篇言政,下篇言藝。言政之目有七:政藝文篇、政書通輯、內政通紀、外政通紀、西政叢鈔、曆代政治文鈔、皇朝政治文鈔;言藝之目有四:藝學文編、藝書通輯、西藝叢鈔、藝學圖表。
顯然,《政藝通報》沒有超出當時改良派報刊的範圍,那麽,鄧實等人何以能立足該報,而為作為革命派一翼的國粹派開辟新的陣地呢?要說明這一點,僅僅局促於《政藝通報》本身是不夠的,事實上,國學保存會的緣起,肇端於中國教育會及其餘緒。
1902年4月,蔡元培、蔣智由、黃宗仰、林獬等在上海發起成立中國教育會,“表麵為辦理教育,暗中鼓吹革命”[5]。這是當時中國國內第一個革命組織。它屬下的愛國學社、《蘇報》三位一體,很快構成了上海革命宣傳的中心,吸引著大批熱血青年加入革命。在中國教育會的成員中,就包括了章太炎、林獬、劉師培、柳亞子、陳去病、馬君武、朱少屏等後來組成國粹派的大部分中堅分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