威廉·巴特勒·葉芝(1865—1939)是愛爾蘭傑出的詩人和劇作家。早期詩歌創作具有浪漫主義的特點,多表現愛爾蘭傳說和民間信仰,20世紀初逐漸轉向象征主義。葉芝是愛爾蘭民族解放運動的同情者,在其作品中致力於傳承民族文化傳統。他於1923年獲得諾貝爾文學獎,是獲得該獎項的第一個愛爾蘭人。他的詩歌被認為是“用高度藝術化的形式表達出了整個民族的精神”。葉芝創作的主要詩集有《玫瑰集》(1893)、《塔樓》(1928)、《旋梯及其它》(1929)、《新詩集》(1938)等。
《當你老了》(1893)是葉芝最膾炙人口的愛情詩之一。葉芝當時熱烈地愛慕著美麗的女演員毛特·岡,寫下了這首詩抒發自己的愛情。與一般的愛情詩不同,葉芝想象許多年後,當韶華逝去、美貌不再時,詩人對女子的愛戀絲毫也沒有改變。這是因為詩人不僅愛女子的容顏,更愛她高貴的靈魂。
《1916年複活節》(1921)的寫作背景是1916年愛爾蘭共和兄弟會發動的旨在脫離英國統治的起義。起義遭到了英國政府的鎮壓而失敗,十五名起義領導人遭到處決。葉芝得知此事後非常震驚和悲痛,寫下了這首詩表達自己對革命的同情和對就義者的懷念,並揭示了這個悲壯的事件所具有的深遠意義。
《麗達與天鵝》(1928)圍繞宙斯幻形天鵝引誘麗達的故事展開。眾神之王宙斯變形天鵝使麗達受孕,生了兩個非凡的女人,一個是克萊提納斯,她與奸夫合謀殺死了親夫阿伽門農;另一個是海倫,她與帕裏斯的私奔引發了特洛伊戰爭。葉芝將一則普通的古希臘神話提升到人類文明滅絕和更新的高度加以理解,深刻觸及了人類曆史的因果問題,以及人性、獸性和神性的複雜關係。
《駛向拜占庭》(1928)被公認為現代主義的經典之作。拜占庭即現在的伊斯坦布爾,也是以前東羅馬帝國(也稱拜占庭帝國)的首都和東正教的中心。在葉芝看來,拜占庭是一個靈魂的都市,是一個擺脫了人間生死哀樂的樂園,象征著永恒。葉芝相信來世,並追求不朽;他相信生活在藝術中再生,藝術家的心智和精神也在藝術中再生。由此藝術品超脫了時刻變化興衰的物質世界而萬古長存,永不衰敗。《駛向拜占庭》中描述的精神之旅,事實上是一個通過藝術追求永生的天路曆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