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外國文學作品選·西方卷(上)(第2版)

荷馬

字體:16+-

《伊利亞特》與《奧德賽》合稱“荷馬史詩”,相傳由生活於公元前10世紀至公元前9—前8世紀的希臘行吟盲詩人荷馬所作。

在公元前13世紀到公元前12世紀,希臘部族聯盟的軍隊曾遠征小亞細亞的特洛伊城,曆時十年,最後攻陷了這座城市。在神話傳說中,這場戰爭的起因,是特洛伊王子帕裏斯拐走了希臘城邦斯巴達國王的妻子海倫。帕裏斯的行為引起了希臘部族的憤怒,他們以邁錫尼王阿迦門農為統帥,組成聯軍遠征特洛伊城。特洛伊人則聯合附近的部落,在王子赫克托爾的指揮下頑強抵抗。奧林匹斯山上的諸神也分成兩派,卷入到這場大戰中。戰爭進行到第十年,希臘英雄奧德修斯獻木馬計,裏應外合攻陷特洛伊城。

《伊利亞特》全詩15693行,從特洛伊戰爭的第十年開始敘述,起於希臘英雄阿基琉斯因憤怒罷戰,結束於特洛伊人為英雄赫克托爾舉行葬禮。第二十二卷是史詩情節發展的**,描寫了交戰雙方的兩位主將——阿基琉斯與赫克托爾的最後決戰,赫克托爾失去神助後被殺,阿基琉斯侮辱赫克托爾的屍體,特洛伊人為失去赫克托爾而悲痛欲絕等重要場景。

第二十二卷出色地刻畫了阿基琉斯與赫克托爾的英雄性格。阿基琉斯性格張揚剛猛,他立功心切,甚至連日神阿波羅也不放在眼裏。他抱著必勝的信心,以神勇矯健之軀,追趕赫克托爾,誓言要向他報仇雪恨。赫克托爾性格內斂沉穩,他明知不敵阿基琉斯,仍不顧父母的勸阻哀求,決定擔負起挽救城邦和部落的責任,與阿基琉斯決一死戰。兩位英雄雖性格不同,但都具有不畏犧牲,為部落而戰的英雄主義精神。史詩作者在頌揚英雄主義精神的同時,也通過諸多細節,客觀呈現了戰爭的殘酷性質,渲染了戰爭的悲劇色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