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外國文學作品選·西方卷(上)(第2版)

前言

字體:16+-

《外國文學作品選》是為大學中文係、文學院漢語言文學專業本科生“外國文學史”“外國文學名著選讀”等課程編選的一套閱讀教材,其他的外國文學愛好者也可拿它作學習、欣賞之用。

外國文學作品浩如煙海,讀者窮畢生之力也無法掌握其萬一,隻能選擇性閱讀,這也是各種外國文學選本繁榮發達、長久不衰的重要原因。在我國,早在1909年,魯迅和周作人就編選翻譯過《域外小說集》。1935年世界書局出版了《世界文學類選》。20世紀60年代,有周煦良主編的《外國文學作品選》(1963)。20世紀80年代以後,外國文學作品的選本更是層出不窮。一代代讀者的審美趣味在不斷發生變化,選編者的目的,設定的服務對象各有不同,外國文學作品也常選常新。

作為在“外國文學史”“外國文學作品選讀”等課程中使用的閱讀教材,《外國文學作品選》受課時限製,選文的數量、篇幅就不可能太多。再者,作為教學用書,編者必然要考慮構成學科基礎的外國文學作品係列的穩定性與連續性,對公認的名家經典不能輕言舍棄。受此雙重“限製”,作品選想在格局上全麵“創新”就沒有可能,也沒有必要。在20世紀末,國內學界流行對20世紀中國作家作品重新“排座次”,不少新的“排行榜”在文壇引起不小的爭議。十多年過去了,20世紀中國文學名家名著的陣容雖然時有微調,但基本格局並沒有發生顛覆性變化。外國文學有5000多年的曆史,名家名著經過漫長時間的淘洗,基本陣容早已確定。在這種情況下,尊重學科約定俗成的規則便成為最好的選擇;想大幅度修正經典的名單,不僅會暴露編選者的愚妄,對渴望了解外國文學基本麵貌的讀者也是無益的。

但編選者並非毫無“出新”的空間,外國文學作品的選本也並非隻能千篇一律。外國文學名著大多長篇巨製,一個名家的代表性作品也不止一部,適選的章節和篇目其實是很多的。此外,因為篇幅的限製,注定會有一些名家名作落選。因此,選與不選,留給編選者發揮的空間還是很大的。編選者在尊重學科規則、深刻理解原作的基礎上,挑選出既有代表性,又適合新時代審美趣味的佳作,是完全可以做到的。這套《外國文學作品選》就既照顧到外國文學名家名著係列的穩定性,又考慮到當下讀者的審美趣味,相信能夠滿足讀者了解外國文學基本麵貌,滋養、豐富和發展自己外國文學審美趣味的多重需要。

上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