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61年5月7日,羅賓德拉納特·泰戈爾出生於印度加爾各答一個富有的貴族家庭。他的父親是有名的哲學家、詩人、宗教改革家和“梵社”的主要領導人,6個哥哥或從事社會改良,或獻身於文藝複興運動。在這個深受西方人文主義文化影響、富有文學教養的家庭裏,泰戈爾自幼厭惡正規學校的教育,靠家庭教育和刻苦自學度過少年時代。他從小就醉心於文學,8歲開始寫詩,12歲開始寫劇本,14歲時發表了愛國詩篇《獻給印度教廟會》,15歲發表了第一個短篇小說《女乞丐》與第一首長詩《野花》,17歲發表了長詩《詩人的故事》。
1878年,泰戈爾按照父兄意願赴英國學習法律。他對法律並不感興趣,便轉入倫敦大學學習英國文學和西方音樂,但最終也沒有畢業。1880年,泰戈爾中斷學業提前回國,從此正式步入印度文壇。1881—1885年,他出版了抒情詩集《暮歌》(1882)、《晨歌》(1883),還有不少戲劇與小說作品。這些早期作品的特點是夢幻多於現實,富於浪漫主義色彩。
1884年,泰戈爾離開城市到鄉村去管理祖傳田產。19世紀90年代是泰戈爾創作的旺盛期,詩集《心中的向往》(1890)是他的第一部成熟作品,著名敘事詩《兩畝地》(1894)的發表,標誌著泰戈爾從宗教神秘主義走向深刻的人道主義。
1901年,泰戈爾在孟加拉博爾普爾附近的聖地尼克坦創辦學校,這所學校於1921年發展成為致力於亞洲文化交流的國際大學。1905年後民族解放運動進入**,孟加拉和全印度人民都反對孟加拉分割的決定,形成轟轟烈烈的反帝愛國運動。泰戈爾去加爾各答投身運動,義憤填膺,寫出大量愛國詩篇,並創作了《洪水》等愛國歌曲。由於不讚成群眾焚燒英國貨物、辱罵英國人的“直接行動”,而主張多做“建設性”工作,泰戈爾與領導民族自治運動的國大黨領袖產生了意見分歧。1907年,他退出運動回聖地尼克坦,一方麵致力於民眾教育和農業技術改造,另一方麵潛心創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