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7世紀,穆罕默德創立了伊斯蘭教並統一了阿拉伯半島,為弘揚伊斯蘭教義不斷向四周擴張。公元8世紀,東方出現了地跨亞、非、歐三大洲的阿拉伯帝國。帝國境內各民族相互融合,帶來了中古阿拉伯文化的空前繁榮。《一千零一夜》就是在這樣一種社會—文化—條件下形成的。
《一千零一夜》是印度、伊朗和阿拉伯文化結合的產物。故事集中的故事主要有三個來源:其一,是一部叫《赫左爾·艾夫薩乃》的古代波斯故事集(《一千個故事》),裏麵的故事最早源於印度,最初是梵文,後譯成波斯文,然後再譯成阿拉伯文,同時加進一些阿拉伯故事;其二,是源於伊拉克的阿巴斯王朝——特別是哈倫·拉希德統治時期——的故事;其三,關於埃及麥馬立克王朝的故事則來自埃及。其核心是第一部分,多種來源的故事在成書過程中,經過了阿拉伯人的消化和再創作,不僅深深打上了阿拉伯帝國時代的烙印,也反映了當時阿拉伯人對周邊世界的了解與想象。
《一千零一夜》中最古老的故事大約產生於8世紀,核心故事形成於10世紀,最晚的故事出現於16世紀。開始它以口頭文學的形式流傳,後經過許多次、無數人的輯錄整理,並隨著時代變遷而不斷添加新內容,才形成了現在的規模。它收入了134個故事,編訂者用故事套故事的方法把它們組織起來,然後套在一個統一的框架之中。
《國王山魯亞爾及其兄弟的故事》是《一千零一夜》中的第一個故事,同時也是整個故事集的“引子”。這個故事說:山魯亞爾是一個暴君。他發現王後背著他與宮女、奴仆一起玩樂,就下令殺死王後,並發誓要報複所有的女人。於是他每日娶一女,次日清晨就將她殺害。宰相之女山魯佐德為了拯救無辜的姐妹,自願嫁給國王。進宮之後,她設法夜裏給國王講故事,講到精彩處天已破曉,國王為了繼續聽故事決定暫不殺她。自此以後,山魯佐德夜夜給國王講故事,一直講了一千零一夜。最後國王被故事所感化,下令赦免山魯佐德,並正式立她為後,還讓史官記下她所講的故事。這也是《一千零一夜》書名的來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