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爾克斯出生於哥倫比亞一個叫阿拉卡塔卡的小鎮,父親是個報務員兼順勢療法醫生。外祖父曾是上校軍官,也是一位精於製作小金魚的金銀匠,他生性善良,性格倔強,思想激進。外祖母是家庭主婦,善講神話傳說及鬼怪故事。馬爾克斯8歲以前生活在外祖父家,童年生活充滿幻想和傳奇的色彩,這為他後來的文學創作提供了豐富的素材。
馬爾克斯自幼酷愛文學,7歲時就能熟讀阿拉伯民間故事《一千零一夜》。1940年全家遷居到首都波哥大,他進入教堂學校讀書,接觸許多世界文學名著,特別是西班牙文學的優秀作品。這些都對他後來的文學創作產生了不可忽視的影響。
1947年,進入波哥大大學攻讀法律的馬爾克斯在《觀察家》雜誌上發表處女作《第三次辭世》。1948年,他因哥倫比亞內戰中途輟學,不久後轉入卡塔納大學讀新聞。1954年,出任《觀察家報》記者,並出版第一部短篇小說集《周末後的第一天》。這部小說中出現了作者在以後多部小說中描寫的馬孔多鎮,初步表現出魔幻現實主義的風格。1955年,因連載文章揭露被政府美化了的海難而被迫離開哥倫比亞,隨後以《觀察家報》記者的身份到過巴黎、波恩、羅馬等地,也訪問過蘇聯、波蘭、捷克斯洛伐克等國。期間,他的第一部中篇小說《枯枝敗葉》(1955)問世。小說通過主人公上校及其女兒、外孫講述的故事,采用意識流手法追述和回憶被毀的馬孔多小鎮的過去,表現人們苦悶不幸的生活和孤獨憂鬱的內心世界,帶有魔幻現實主義色彩。
1959年馬爾克斯回國,任拉丁美洲社記者。1961年至1967年,移居墨西哥,從事文學、新聞和電影工作。相繼出版了中篇小說《沒有人給他寫信的上校》(1961)、長篇小說《倒黴的時辰》(1962)和短篇小說集《格蘭德大媽的葬禮》(1962)等作品。作家自認為《沒有人給他寫信的上校》是一部“寫得最好的小說”。作品通過一位戰功卓著的上校年老退休後被社會遺棄,窮困潦倒的遭遇,表現人在冷漠無情的社會中的淒慘孤獨的心態。《格蘭德大媽的葬禮》描寫馬孔多鎮的統治者女莊園主格蘭德大媽的去世,象征獨裁專製統治的盛極而衰,顯示了作家運用象征和影射手法的嫻熟技巧,表明其魔幻現實主義風格已日臻成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