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外國文學史(下冊)

二、《荒原》

字體:16+-

《荒原》是艾略特的代表作,西方現代主義詩歌的裏程碑。

全詩共434行,由五部分組成。第一章“死者葬儀”,主要寫幹旱無雨的荒原和陰冷的現代都市,展示現代荒原的敗落景象。第二章“對弈”,主要寫男女兩性間的欺詐、對抗和廝殺,詩人以荒**無度的情欲和奸情象征社會的腐敗、道德倫理的崩潰。第三章“火誡”,作者借取佛典的說法,暗示人類缺乏真誠的宗教信仰,正在欲火中自我毀滅,隻有借助於佛陀淨火的冶煉,戒絕情欲,進入涅槃,人類才能得到拯救。第四章“水裏的死亡”,弗萊巴斯沉溺於情欲大海,終於進入旋渦,落入死亡深淵。“水”既是置人於死地的欲海,又代表時間與永恒,表現人生的虛無。第五章“雷霆的話”,大地缺水,岩石崩裂,世界成了“岩石堆成的”一片沙漠荒原。戰爭給人類帶來災難,恐懼與絕望中的烏雲閃電、濕風細雨,表示耶穌的降臨,以雷霆代表上帝宣言,指明拯救人類的唯一出路:奉獻、同情和克製。

《荒原》的主旨是“死亡與再生”,作者用象征暗示手法,展示西方文明的崩潰和精神的荒蕪,指出了處於“荒原”中的人類,隻有皈依宗教,信仰上帝,才能獲救。詩的第一章《死者葬儀》顯示的是彌漫於荒原中的死亡意識。

四月是最殘忍的一個月,荒地上

長著丁香,把回憶和欲望

摻合在一起,讓春雨

催促那些遲鈍的根芽。

冬天使我們溫暖,大地

給助人遺忘的雪覆蓋著,又叫

枯幹的球根提供少許生命。[1]

詩人用對比的手法,通過“荒原人”對春天和冬天的反常心態寫出了他們靈魂深處的死亡感。艾略特創作此詩深受神話人類學家弗雷澤的著作——《金枝》的影響。弗雷澤在《金枝》中指出,原始初民慶賀豐收的儀式圖騰的是生殖之神,因為,大自然四季的更替直接與生殖神的生死相聯係。當生殖神性能力遭損傷或死亡時,大地就一片幹涸荒蕪,萬物喪失了生機,這是蕭條的冬季;當生殖神複活時,大地重新複蘇,萬物生機勃發,這就是春季。四月是春回大地的時節,這本該是為生殖神的複活而歡舞的慶典之際,如喬叟在《坎特伯雷故事》的序詩第一句:“四月裏的陣雨最為甜蜜”,喬叟所要表達的是朝聖者在春天洗滌了靈魂的罪惡之後獲得新生的歡樂。然而,“荒原人”則覺得這是一個“死者的葬禮”。所以,這是“最殘忍的一個月”,是生命難以存活的時節。“荒地”“枯幹的球根”“亂石塊”“破碎的偶像”“焦石”等,都構成了死亡對生命的無情的壓製。雖然,丁香在荒地的亂石間艱難又頑強地長出,但死亡已成為詩的基調。然後,詩人又用現代城市——倫敦來從另外的角度加重“荒原”的頹敗與荒蕪,加重死亡景象的沉重。這是一座虛幻之城,“在冬日破曉時的黃霧下”,被“死亡毀壞了”的“荒原人”,如行屍走肉,冷漠地飄行在街上,不見動情的歡喜與痛苦,隻有永恒而莫名的歎息。那給人希望與安慰的教堂也隻傳來“陰沉的一聲”——而且總是這樣,這讓人想到世界末日的鍾聲。在這樣死寂的氛圍中,末日到來後,相繼的是死亡與荒蕪。“去年你種在花園裏的屍首”又能開出什麽樣的花朵呢?況且還有“忽來嚴霜搗壞了它的花床”。荒地上雖然也會孕育生命,但這貧瘠而缺水的土地上,生命的存活是一種殘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