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希臘戲劇起源於農村在春季和秋季舉行的酒神祭祀歌舞活動。希臘悲劇起源於春季酒神祭祀中的“酒神頌歌”。“酒神頌歌”由裝扮成半人半羊的歌隊歌唱表演,講述酒神狄俄尼索斯在塵世所受的苦難和教人種植葡萄的故事,後來增加演員進行對話表演,從而逐漸演變成悲劇。所以,古希臘文的“悲劇”(Tragoidia)一詞原意為“山羊之歌”。希臘喜劇起源於秋季慶祝豐收的酒神祭祀活動。人們為了答謝狄俄尼索斯帶來了豐收果實,每到秋季,他們排著隊圍繞村莊和田野,用狂歡歌舞和滑稽表演來慶祝豐收,歌頌神力。喜劇就由這種狂歡歌舞和滑稽表演發展而來。所以,古希臘文的“喜劇”(Komoidia)一詞的原意為“狂歡歌舞劇”。
古希臘悲劇大多取材於神話傳說,在內容上,往往表現人與命運的衝突,具有鮮明的政治傾向性和深刻的思想性。在風格上,具有嚴肅、悲壯、崇高的特征。悲劇一般采用“三聯劇”形式,三個劇本寫相對獨立的故事,但在情節、人物上又是連貫的,合則為一,分則為三。悲劇全部用詩句寫成,具有較高的文學性。
公元前5世紀是希臘悲劇的繁榮時期,出現了許多優秀的悲劇詩人和作品,流傳至今的有埃斯庫羅斯、索福克勒斯和歐裏庇得斯三大悲劇詩人的作品。他們的創作標誌著希臘悲劇在不同發展階段的思想與藝術特色。
埃斯庫羅斯(公元前525?—公元前456)生活在雅典民主製國家形成時期。他出身貴族,擁護民主派,經曆了民主派反對僭主獨裁政治的鬥爭,親身參加過希波戰爭。相傳他創作了70部悲劇,流傳至今的隻有7部。他的悲劇除了《波斯人》外,都取材於希臘神話。《俄瑞斯忒亞》三部曲(《阿伽門農》《奠酒人》和《複仇神》)是埃斯庫羅斯的重要作品。劇本取材於阿伽門農東征特洛伊後還鄉的神話傳說,通過他慘遭妻子殺害以及他的兒子俄瑞斯特斯為父複仇的故事,表現了反專製暴政的主題。《普羅米修斯》三部曲(《被縛的普羅米修斯》《解放了的普羅米修斯》和《帶火的普羅米修斯》)的後兩部已失傳,第一部《被縛的普羅米修斯》(約公元前469)是埃斯庫羅斯的代表作。它取材於人類的保護神普羅米修斯因盜天火給人類而受宙斯懲罰的神話。劇一開場,威力神和暴力神奉宙斯之命把普羅米修斯拖到“大地邊緣”的高加索山,逼迫匠神赫菲斯托斯把普羅米修斯縛在淩空的懸崖上。接著,河神來勸他“向災難屈服”,同宙斯和解,但遭到了普羅米修斯的堅決拒絕和挖苦。隨後,神使赫耳墨斯到來,向普羅米修斯宣告將用更殘酷的刑罰懲治他,還威脅著要他說出一個關係到宙斯命運的秘密(即宙斯如果同河神的女兒結合,將生出一個比宙斯更強大的兒子,這個兒子將把宙斯推翻),這又受到普羅米修斯的嚴詞回擊。最後,宙斯進一步懲罰普羅米修斯。隻見天空中電光閃閃,雷聲隆隆,整個宇宙卷起狂暴的旋風,普羅米修斯被打進深淵。全劇通過普羅米修斯同以宙斯為首的眾神的鬥爭,影射了希臘社會中民主派與貴族派兩種政治勢力的鬥爭,反映了當時人民對僭主專製的反對和對民主自由的向往,具有現實性。劇中的普羅米修斯是一個崇高的、不向暴君屈服的英雄形象。他熱愛人類,始終站在人類一邊,為人類的利益而鬥爭。他的勇於承受最大苦難的英雄氣概和獻身精神,從古到今受到了進步人類的崇敬。所以,馬克思稱普羅米修斯是“哲學的日曆中最高的聖者兼殉道者”。從象征隱喻的意義上看,普羅米修斯盜火的故事,表現了人類與大自然搏鬥第一次取得了決定性勝利,標誌著人類第一次獲得了自由,獲得了人的尊嚴,也標誌著人的意識的第一次覺醒。普羅米修斯盜火作為一種個體自由選擇的行為,則是人類理性的開端。所以,普羅米修斯形象是人類自由意誌與反抗力量的象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