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娜·卡列尼娜》是托爾斯泰的代表作之一。小說主要由兩條線索構成。一條寫安娜·卡列尼娜和渥倫斯基(亦譯“伏倫斯基”)之間的愛情糾葛,展現了彼得堡上流社會、沙皇政府官場的生活;另一條寫列文的精神探索以及他與吉娣的家庭生活,展現了宗法製農村的生活圖畫。
托爾斯泰在這部小說中關心的是家庭問題,但家庭的衝突是與時代的矛盾、社會生活的激流密切聯係的,主人公的生活曆史被納入時代的框架之內,單個人物及其願望、渴求、歡樂和痛苦是時代與社會生活激流的一部分。作者在描寫現實生活時強調了習以為常、故步自封的社會關係對人的沉重的壓製,這種壓製使人的個性和生命發展受到了嚴重阻礙。小說以史詩性的筆調描寫了資本主義衝擊下俄國社會生活和人的內心世界的躁動不安,展現了“一切都翻了個身,一切都剛剛開始安排”的時代的特點。小說的悲劇氣氛、死亡意識、焦灼不安的人物心態,正是人物同環境發生激烈衝突的產物。這種焦慮不安的氣氛正是“一切都混亂了”的社會的特點,也是處於“阿爾紮瑪斯的恐怖”之中的托爾斯泰自身精神狀態的藝術外化。
安娜是一個堅定地追求新生活,具有個性解放特點的貴族婦女形象,她的悲劇是她的性格與社會環境發生尖銳衝突的必然結果。在作者的最初構思中,安娜是一個墮落的女人。但作者在創作的過程中改變了這種構思,賦予了安娜許多令人同情的和美的因素。安娜還是少女的時候,由姑母做主嫁給了比她大20歲的省長卡列寧。卡列寧偽善自私,過於理性化而生命意識匱乏。他的主要興趣在官場,是一架“官僚機器”。相反,安娜真誠、善良、富有**、生命力強盛。在和渥倫斯基邂逅之後,她那沉睡的愛的**和生命意識被喚醒。此後,她身上流露出一種發自內心的對生活的熱切向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