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28年9月9日,托爾斯泰出生於莫斯科以南約160千米的圖拉省克拉皮縣亞斯納雅·波良納的一個伯爵世家。2歲時母親去世,9歲時父親去世,以後在姑母的監護下長大。童年家庭生活的不幸使其養成了沉思默想的個性,在幼年時他就開始了對人與上帝之類問題的追問。早年,他在家庭中接受的是貴族式的啟蒙教育,1844年進喀山大學東方語文係,次年轉到法律係。在大學期間,他感興趣的是文學與道德哲學,廣泛閱讀了這方麵的著作。正是在這個時候,他接受了盧梭思想的深刻影響。1847年,由於對學校教育的不滿,他自動退學回到自己的世襲莊園。在這裏,他一麵有計劃地自學各種學科的知識,一麵親理農事,並企圖通過改革以緩解農民與地主的關係,但這種改革卻因得不到農民的理解而終告失敗。在灰心失望的情況下,他在莫斯科上流社會過了一段懶散、荒唐的生活,同時也在心煩意亂、焦慮不安中思索著道德上自我完善的問題。1851年隨兄到高加索服軍役,在高加索的6年生活中,他曾在克裏米亞參加保衛塞瓦斯托波爾的戰爭,並擔任炮兵連連長。在軍務之餘,他大量閱讀文學作品和曆史著作,並開始了文學創作。在《現代人》雜誌上發表了《童年》(1852)、《少年》(1854)等小說,使其聲名鵲起。1856年,他退伍回到莊園再次推行農事改革,但又以失敗告終。
《童年》《少年》和《青年》(1857)是其自傳體小說,這組三部曲通過對貴族出身的尼古林卡的思想與感情變化的描寫,揭示了一個青年人的成長及其同周圍環境的關係,反映出他努力尋找自己生活使命的曆史。托爾斯泰把主人公逐步發現世界和認識自身的曆史作為三部曲內在的結構線索,深刻而細致地展現了主人公感情和心理世界的千變萬化,表現出道德探索和心理分析的創作傾向。《塞瓦斯托波爾故事》(1855—1856)是反映克裏米亞戰爭的短篇小說集,它不僅表現出作者對戰爭生活的深刻理解,而且還在發揚了三部曲道德和心理探索特點的基礎上,顯示出史詩式的敘事風格,初步展露出以後《戰爭與和平》中的創作才情。自傳性的短篇小說《一個地主的早晨》(1856)首次表現了作者對農民問題的探索。主人公聶赫留道夫是一個探索者形象,他身上反映了當時托爾斯泰思想的主要特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