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爾紮克於1799年5月20日出生於法國西部的圖爾市。他的祖父是農民,父親是在1789年法國大革命後發跡的暴發戶。他的母親比父親小32歲,是巴黎銀行家的女兒,金錢觀念很強。巴爾紮克出生後不久就被送到附近的鄉村去寄養,從上小學到中學畢業,也始終寄住在外。離開家庭的童年生活的痛苦使他畢生難忘。1812—1814年全家遷居巴黎。1816年巴爾紮克根據父母之意,進入巴黎大學學法律,課餘時間常在法律事務所當文書。他醉心於文學,常常自己到附近的索爾博那學院去聽文學和哲學課。在此期間,他接受了唯物主義思想。
1819年大學畢業後,巴爾紮克違抗父母之命,放棄當律師的美好前途,執意要去當作家。他與父母達成協議:給他兩年時間從事文學創作,若成功了,就讓他從事文學創作,若不成功,則回頭從事法律工作。兩年過去了,巴爾紮克寫了許多浪漫主義作品,都沒成功。他想繼續搞文學創作,父母便停止了對其生活費的供給。為生活所迫,他曾投筆從商,當過出版商,辦過印刷廠,但均以債台高築而告終。飽嚐了失敗的痛苦且負債高達6萬法郎之後,巴爾紮克於1828年重新回到文學創作上來。他在書房的壁爐上放了一尊拿破侖像,上麵刻著巴爾紮克的一句名言:彼以劍鋒未竟之事業,吾將以筆鋒竟之。
1829—1848年是巴爾紮克創作《人間喜劇》的時期,也是他文學事業的全盛時期。1829年,其第一部以“巴爾紮克”署名的小說《朱安黨人》出版,它是巴爾紮克的成名作,也是《人間喜劇》的第一部作品。小說盡管尚帶有早期浪漫主義作品的痕跡,但作者已開始走上了描繪時代風俗的現實主義道路,此後寫的《高布賽克》(1830)、《蘇城舞會》(1831)、《夏倍上校》(1832)等一係列作品,都發展了這種現實主義的傾向。1833年,其長篇小說《歐也妮·葛朗台》發表,標誌著他現實主義風格的成熟。1834年發表的《高老頭》是巴爾紮克的代表作。另外,其比較重要的作品還有《鄉村醫生》(1833)、《對於絕對的探討》(1834)、《幽穀百合》(1836)、《塞查·皮羅多盛衰記》(1837)、《古物陳列室》(1836—1839)、《幻滅》(1843)、《農民》(1844)、《貝姨》(1846)、《邦斯舅舅》(1847)等。在從事《人間喜劇》創作近20年的時間裏,巴爾紮克以超人的毅力與才智完成了91部小說。他常常在寫到手發麻、眼流淚時才停下來休息,喝一杯濃咖啡後重又投入工作。正是這種夜以繼日超負荷的勞作,才換來了“比歲月還要多”的作品,但同時也過早地耗盡了他的生命。1847年,他已開始感到身心交瘁。1850年,巴爾紮克在烏克蘭和已有近20年通信交往的韓斯迦夫人結婚後就重病不起,於8月18日與世長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