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在1828年,雨果就知道一個真實的故事:1806年有個出獄的苦役犯,名叫皮埃爾·莫蘭,他因偷了一塊麵包被判了5年監禁;出獄後,他黃色的身份證使其在就業中屢遭拒絕;後來,他受到主教米奧利的接待,後者把他交給了自己的兄弟賽克斯丟斯·德·米奧利將軍。洗心革麵的莫蘭最後在滑鐵盧英勇犧牲。19世紀30年代,雨果不斷關注著工人艱辛勞動卻食不果腹的嚴酷現實。1834年,他還為此寫下了中篇小說《克洛德·格》。1841年1月,他曾目睹酒徒無賴向妓女擲雪球的場麵。慢慢地,《悲慘世界》的故事有了雛形。40年代中期,雨果為《悲慘世界》擬就了“一個聖人的故事,一個男子的故事,一個女子的故事,一個娃娃的故事”的情節構架。至此,卞福汝主教、冉阿讓、芳汀和珂賽特4位主角已經呼之欲出。終於有一天,雨果在給友人瓦克裏的一封信中,欣喜地宣告:“今天,1861年6月30日,上午8點半,當一輪紅日掛上我的窗扉時,我寫完了《悲慘世界》……”流亡在大西洋上的蓋納西島的法蘭西一代文豪終於完成了他篇幅最長、曆時最久、分量最重的輝煌巨著《悲慘世界》。
《悲慘世界》共5部,長達百萬餘言,包含著豐富的社會曆史內容。小說敘事始終圍繞著冉阿讓的生活史展開。不忍眼睜睜地看著姐姐的幾個孩子餓死,善良純樸的失業工人冉阿讓偷了一塊麵包,結果被捕入獄,又因幾次未遂的越獄屢屢加刑,總共服了19年的苦役。獲釋後無家可歸的冉阿讓,在顛沛流離中受到卞福汝主教的熱情款待,但他卻偷走了主教家的銀餐具。警察抓住了他,主教非但不怪罪被押解來的罪人,反而替他開脫,稱餐具乃是贈予而非被竊。卞福汝主教的仁愛感化了冉阿讓,他決意洗心革麵重新做人。後來化名馬德蘭的冉阿讓在蒙特猗市成為一位成功的企業家,並被市民們選為市長。利用自己的政治資源和經濟實力,冉阿讓廣布仁愛,造福於民。妓女芳汀及其女兒珂賽特就受到了他無微不至的關懷。芳汀死後,他從無賴德納第手中接回了珂賽特,將其撫養成人,其間他一直受到警長沙威的追捕與迫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