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外國文學史(上冊)

二、《唐璜》

字體:16+-

《唐璜》(1818—1823)是詩人用心最深但因早逝未能最後完成的一部長篇敘事詩。該作品16000餘行,內容廣博,氣象萬千,不唯是拜倫的代表作,而且作品從某個側麵代表了浪漫主義時代歐洲詩歌創作的最高成就。

唐璜本是西班牙民間傳說中一個**不羈、專事勾引良家婦女的花花公子。1630年西班牙劇作家莫裏納作《塞維拉的**子》之後,法國作家莫裏哀和德國作家霍夫曼等均曾以唐璜為主人公創作各自的劇本或小說。在以往作品中,唐璜大都是被貶低鞭撻的對象;而在拜倫筆下,這一形象則完全被改寫:首先,他是一個天真、善良、熱情的貴族青年,雖豔遇不斷,但卻並非勾引者;其次,作者將生活於14世紀的唐璜放到了18世紀末葉,讓他參加了伊茲邁爾戰役(1790年的俄土之戰),按原計劃還要讓他參加法國大革命;最後,作者使唐璜的活動範圍大大擴大了——因與貴婦朱麗亞相愛暴露,他隻好去國遠行,從西班牙去希臘,爾後又先後去了土耳其、俄國和英國。

長詩原計劃寫24章,實際完成16章。1至6章描寫唐璜的身世,因愛情風波而逃離故國西班牙,海上沉船,在希臘島上和海島女兒的戀愛,在土耳其奴隸市場上被賣到蘇丹後宮,等等。7至9章描寫唐璜從蘇丹後宮逃出,參加了伊茲邁爾戰役,因作戰有功被送往彼得堡。10至16章描寫唐璜在俄國的奇遇,以及作為俄國女皇的使節在英國的活動情況。

《唐璜》以唐璜的遊蹤及數次愛情曆險為線索,並輔以作者本人的大量插話組成,內容豐富、氣象萬千。雖然作者將故事發生的時間放在18世紀末,但詩中的議論卻幾乎涉及當時英國與歐洲大陸所有重大的社會、政治事件。曆史與現實的緊密交織,使得長詩的敘事在強烈的矛盾對比中錯落有致地綿延開去。熱烈的愛戀,緊接著便是苦痛的別離。小船上,人們吃完了最後一份幹糧,吃了狗、皮帶、鞋子等所有能吃的東西,最後商定用抽簽的辦法來決定先殺掉他們中的一個人供別人充饑。需要紙來做簽條,可小船上連一個紙片也沒有,於是人們搶走了朱麗亞寫給唐璜的那封纏綿悱惻的情書。蒼茫無際的大海與小船,浩瀚無邊的蒼穹與被撕碎的情書,理想主義的愛情與同類相食的慘劇,一切就這樣在一種觸目驚心的悖論中展現在讀者的麵前。而在可怕的沉船場景之後,又是青春的戀歌——唐璜與海黛擁抱著陶醉在柔情蜜意之中,他們的腳下是閃著彩色光影的貝殼和卵石,眼前是波光粼粼的大海,一輪明月正從那裏冉冉升起,天空是紫紅色的晚霞,彩雲流動著,像一片玫瑰紅的海洋……多麽自由、清新、美妙的境界,可繼之而來的又是毀滅和苦難。海黛的父親摧折了他們的愛情,海黛肝腸寸斷終至香消玉殞,唐璜則被當作奴隸賣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