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外國文學史(上冊)

一、啟蒙文學的產生及基本特征

字體:16+-

啟蒙運動最早產生於17世紀後半期的英國,至18世紀很快波及以法國為中心的其他國家,最終彌漫成為一場全歐性的思想解放運動和文化革命運動。啟蒙運動是文藝複興運動的繼續和發展,但它比文藝複興之反封建反宗教思想更為明確和徹底,因而政治性更強。“啟蒙”一詞意為“啟迪”“啟發蒙昧”,即用近代哲學和文藝知識的光輝照亮被教會和王權欺騙所形成的愚昧落後的社會。

在秩序和安全比自由更重要的特殊時代,君主專製製度的產生和盛行有其自身的曆史邏輯。然而到了18世紀,隨著歐洲各國經濟的發展,專製集權越來越暴露出其漠視平等、壓製人性的弊端。英國是當時資本主義發展最為迅速的國家,現代生產方式所催生的新型生產關係不斷映照著光榮革命的不徹底性,徹底滌**封建傳統,通過改革進一步推進自由民主製度的不斷完善,始終是這個偉大國家必須正視的嚴峻曆史課題。在法國,機器生產已經開始,工業中心已然出現,海外貿易日益擴大,資產階級的力量不斷加強,但國內尚有教區、寺院、貴族領地等關卡阻礙貨物流通,嚴重製約著新型生產方式與生產關係的發展;而貴族、僧侶、王室等特權階級驕奢**逸,階級矛盾日益尖銳,廣大第三等級為捍衛自身權益,不斷奮起鬥爭,終於在1789年爆發了聲勢浩大、影響深遠的法國大革命。而德意誌、意大利等國,18世紀時雖仍處於落後的分裂割據狀態,生產力發展受到極大阻礙,政治、經濟狀況遠不如英國和法國,但受到國外先進思想的影響,進步的資產階級對現狀不滿並要求改變的呼聲此起彼伏一浪高過一浪。總體來看盡管18世紀歐洲各國政治、經濟發展水平不盡相同,但有一點是共同的——隨著資本主義生產方式的日益擴張,世俗王權統治和現存社會秩序的合理性已經遭到普遍質疑,資產階級為維護自身經濟利益、政治權利及其他人身權利,越來越意識到製度變革與社會改良的必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