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外國文學史(上冊)

二、《偽君子》

字體:16+-

五幕詩體喜劇《偽君子》是莫裏哀的代表作,也是古典主義性格喜劇的傑作。

《偽君子》寫破產貴族答爾丟夫投身到宗教界,用騙人的慈善與矯作的熱誠騙取富商奧爾恭的信任,混進了他家。奧爾恭把答爾丟夫當作精神導師,百般體貼,奉為上賓。他不僅要把女兒嫁給答爾丟夫,而且還要剝奪兒子的繼承權,把家產全部贈送給對方,甚至把危及生命的秘密——政治犯藏在他家裏的文件也知會給了答爾丟夫。答爾丟夫不僅要娶奧爾恭的女兒,還要勾引他的太太歐米爾;不僅要霸占他的財產,還要置他於死地。在危急關頭,幸好國王洞察一切,寬恕了奧爾恭,懲治了答爾丟夫。

《偽君子》是一篇擊中時弊的戰鬥檄文。17世紀的法國社會出現了宗教熱。盛大的教會勢力打著上帝的旗號進行思想統治,其活動帶有明顯的偽善特點,教士們言行不一、口是心非是一種普遍現象。當時,法國社會中出現的“聖體會”,是由一些頑固勢力組成的宗教組織。它表麵上搞慈善事業,實際上卻是一個秘密的諜報機構。它把會員裝扮成教徒混入老百姓中,或扮演良心導師打進宗教徒家,觀察人們的言行,通過告密向宗教裁判所提供審訊材料,迫害異教徒、自由思想者和無神論者。它還把魔爪伸向資產階級,用控製富有資產者的策略同王權較量,以削弱王權。這種行徑危害性極大,它不僅為廣大人民所痛恨,也為王權所不容。莫裏哀針對這一社會現象,寫出了《偽君子》一劇,及時向這股逆流發難。無疑,他也因此遭到了教會和頑固勢力的阻撓和迫害。劇本寫成之後,當時法國的皇太後、巴黎議會主席、巴黎大主教等一再勒令禁演、禁讀。從1664年到1669年,莫裏哀先後3次上書路易十四陳述理由,對該劇的被禁進行抗爭。最後皇太後去世,教皇頒布“教會和平”詔書,宗教迫害暫緩,該劇才取得上演機會。1669年2月首演獲得巨大成功,此後《偽君子》成了莫裏哀最受歡迎的劇目,法蘭西喜劇院在1680—1960年就演出了2654場。鬥爭的經曆和曆久不衰的演出盛況,正說明了《偽君子》主題的現實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