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外國文學史(上冊)

一、生平與創作

字體:16+-

1564年4月23日,莎士比亞出生在英國中部艾汶河畔斯特拉福鎮一個富商家庭。少年時代,他曾在當地的“文法學校”學習過古典文學、修辭學、拉丁語和法語等。由於家道中落,他後來中途輟學,走上了獨立謀生的道路。1582年,18歲的莎士比亞娶了比他大8歲的安妮·赫索威。3年後,他隻身離開家鄉來到倫敦,先是在劇院門口給人看管馬匹,在劇場裏當清潔工,隨後在劇院擔任臨時演員。1590年,莎士比亞開始戲劇創作,並與當時的“大學才子派”劇作家有交往。他的戲劇才華很快就顯露了出來,所編寫的劇本不斷獲得成功。以後,他還成了倫敦環球劇場的股東之一。從1597年起,他的劇本開始出版,並十分走俏。從此,莎士比亞成了著名的戲劇家。在完成了39個劇本、兩部長詩和154首十四行詩的寫作之後,大約在1612年,莎士比亞離開倫敦,回到故鄉斯特拉福。1616年4月23日,莎士比亞去世,享年52歲。

莎士比亞的創作道路大致可分為三個階段。

第一階段(1590—1600)為曆史劇、詩歌和喜劇創作時期。青年時期的莎士比亞懷抱著人文主義的理想,對社會、人生以及人類前景的態度是樂觀的,因此創作的基調也是浪漫、激越、明朗的。

莎士比亞一生寫過10部曆史劇,其中9部是在這一時期完成的。他的曆史劇大多取材於《英格蘭、蘇格蘭和愛爾蘭編年史》,反映英國自13世紀至16世紀三百多年的封建統治階級爭權奪勢的曆史,表達了反對封建割據、擁護中央集權的人文主義政治理想,體現出悲劇性與喜劇性融混的藝術風格。

《理查三世》(1592)是莎士比亞早期曆史劇中的一部重要作品。該劇塑造了陰險狡詐、凶狠毒辣的暴君理查三世的形象,表達了對專製暴君的譴責。《亨利四世》(上、下,1596—1597)是莎士比亞曆史劇的代表作。劇中的亨利四世是一位有才幹的君王,但完美、理想的君王卻是亨利五世。雖然,亨利五世在做太子時不務正業,常常在市井與沒落貴族福斯塔夫以及一些流氓無賴鬼混,但在內戰爆發後卻能勇敢地奔赴戰場,為平定叛亂立下汗馬功勞。即位以後,他能秉公辦事,不徇私情,處處以國家民族利益為重。在稍後的《亨利五世》(1598—1599)中,作者進一步寫亨利五世團結民眾,外禦強鄰,內止紛爭,把國家引上和平統一的正道。亨利五世集中體現了人文主義者關於開明君王的政治理想。首先,他不像乃父亨利四世那樣靠不正當的手段奪得王位,而是通過合法的繼承權登上國王的寶座,擁有著毋庸置疑的道義合法性。其次,其治國才能比他父親有過之而無不及,個人品德更是遠在父親之上。他虔信上帝,胸襟開闊,寬厚待人,從不居功自傲,處事公正嚴明,所以,上至王公,下至庶民,都對他奉若天人,敬若神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