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外國電影史:插圖版

第五節 日本電影與黑澤明

字體:16+-

一、日本電影業

1.早期日本電影特點

1896年電影傳入日本。默片時代的日本電影表現了突出的日本文化特點。日本電影從一開始並非無聲,而是有解說員的旁白,當場為觀眾講解劇情。解說員的旁白是從日本說唱藝術的“辯士製度”借鑒過來的,日本的默片都配有辯士的解說,稱為“活動辯士”。直到20世紀30年代有聲電影興起後,辯士的作用才消亡。日本電影的開端結尾常常伴有畫外音,表現出早期電影辯士旁白的痕跡。

歌舞伎是日本民族經典的舞台表演藝術,早期日本電影主要取材日本傳統歌舞伎劇目,帶有濃厚的舞台劇特色。電影沿用歌舞伎,大多采用全景、遠景、長鏡頭的拍攝手法,如同實況轉播的歌舞伎舞台演出。例如牧野省三導演的《忠臣藏》(1910)。

由於歌舞伎演員都是男性,歌舞伎題材的日本電影也都由男演員扮演女性角色,被稱為“女形”, 30年代才普遍出現女演員。歌舞伎的舞台形式也對以後的日本電影產生了影響,例如黑澤明的《羅生門》就存在歌舞伎的舞台框架。中國對西方電影的引進是通過日本傳入的,中國拍攝的第一部電影《定軍山》根據京劇片段改編,與日本最初的電影題材來自舞台劇相同。

受美國電影的影響,日本電影建立了製作基地。所不同的是,美國電影隻有好萊塢一個中心,而早期日本電影製作有兩大基地,東京和京都。東京以拍攝現代戲為主,京都以拍攝古裝片為主。它們風格對立,競爭激烈。日本電影模仿好萊塢建立電影企業,電影製片公司有日本活動寫真株式會社(簡稱“日活”, 1912)、天然色活動照相股份有限公司(簡稱“天活”, 1914)、大正活動映畫(簡稱“大活”, 1920)、鬆竹株式會社(簡稱“鬆竹”, 1920)、國際活動映畫公司(簡稱“國活”, 1920)、帝國映畫藝術公司(簡稱“帝映”)、東寶株式會社(簡稱“東寶”, 1932)等。電影製片公司此起彼伏,電影產業一片繁榮。所不同的是,好萊塢電影實行製片人製和明星製,日本電影則是以導演為中心,具有東方文化的“家長製”色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