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電影史有兩大突出的發展體係,一是美國好萊塢電影;二是歐洲文藝片。好萊塢電影不同於歐洲文藝片的最大特點是商業性,它建立了世界上最龐大的電影工業。
一、有聲片誕生
1927年10月6日,美國華納兄弟影業公司首映了艾倫·克羅斯蘭導演的世界第一部有聲片《爵士歌手》(The Jazz Singer, 1927)。故事講述猶太青年傑克·羅賓(阿爾·喬爾森飾演)獨自闖**娛樂圈,最終成為明星人物。
有聲片的誕生是無心之舉,羅賓在酒吧演唱,他的說話無意間連同唱詞被錄下來,羅賓回家給母親唱歌,影片繼續錄下了母子的對白,諸如“等一會兒,等一會兒”,“我告訴你,你不會什麽也聽不到”。後期製作時,這些台詞被無意中保留下來。從此有聲片誕生,開始了電影業的新時代,好萊塢名揚天下。
《爵士歌手》具有雙重改革意義:一是影片中插入不少對白和歌唱;二是黑人歌手是主角,以前美國電影中的黑人角色隻能是配角。主演阿爾·喬爾森是猶太人,他在影片中扮演黑人歌手,打破種族歧視,把黑人角色推向前台,獲得成功。影片獲第一屆奧斯卡特別獎(1929)。
二、聲音的引進
聲音引進電影,標誌著世界電影進入有聲片時代。主導全球電影轉向有聲電影的三個國家是美國、德國和蘇聯。其中美國是第一個成功轉型的國家。聲音進入電影,關鍵看選擇哪一種係統技術更有利於推廣與獲利。在20世紀20年代有幾個可供選擇的聲音係統,一是膠片錄音係統,製作過程是將聲音轉換為光波,再將其複製到電影膠片邊緣的感光帶上。二是唱片錄音係統,將錄製在唱片上的聲音與影像同步保存。三是光學錄音係統,也是一種膠片錄音。
有聲電影采用什麽聲音係統將對公司的經營有影響,好萊塢最大的5家電影製片公司———米高梅、聯美、第一國家、派拉蒙和製片人發行公司聯合行動,共同采用西方電子的膠片錄音係統。它們在影劇院安裝新的設備, 1932年美國電影完成了向有聲電影製作的轉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