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書以“聽萬裏樂”來命名,不用說,讀者都必然會認為是來自“讀萬卷書”的慣用詞。但“讀萬卷書”之語,其意實指隱而未說的“不如行萬裏路”,那麽,“聽萬裏樂”隱而未說的又是什麽呢?
書名的副題“穿洲越嶺樂旅見聞”隻是補充書名的“不足”。無疑地,本書的內容確是筆者自1988年至2013年10月間“穿洲越嶺”,在世界各地聽音樂會的“樂旅見聞”,然而隻是“見聞”之述,便未免流於表麵,亦失了要留存下來的意義。為此,相信如已讀畢(過)本書的讀者都已找到答案。
“聽萬裏樂”隱而未說的,正是這些見聞對筆者帶來的啟迪省思,對今日現代人的音樂生活的啟迪省思,這亦正是筆者認為要將這些見聞集結出版的主要動機,如果讀者能在閱讀這些文字的過程中同樣能獲得啟發省思,那當是最為美好不過的事了。
當然,限於篇幅等原因,本書隻能將內容範疇自限於在海外各地聽音樂會經驗,並不包含音樂會以外的音樂活動的見聞,亦不包括中國各地所聽的音樂會以及音樂會以外的音樂活動的所見所聞,及由此帶來的啟迪省思,盡管同樣豐富,但顯然已是很不同的一回事了。
正如任何世事,都難免會有遺憾,本書亦然。全書分為亞、歐、澳(大洋洲)和美洲四部分,如非2011年年初埃及發生“茉莉花革命”,非洲部分亦當會有多篇文稿。那麽全書便可分為五大洲,有機會湊成四十篇的“齊頭整數”。
行文至此,“聽萬裏樂”的“量”應早已足夠,亦應是本書要收筆之時。此時正是深秋時分,人正在肖邦故國波蘭的華沙,一個充滿苦難的國家和城市,今日目睹,盡管城中早已遍地黃葉,卻是生氣重現。為此,雖然華沙所聽音樂未及寫入本書,仍願這種在華沙感受到的生氣,借著本書帶給每一位讀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