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聽萬裏樂:穿洲越嶺樂旅見聞

《魔戒》特效出色 人物欠缺血肉[1]

字體:16+-

[1] 2006年4月29日,加拿大多倫多。

當年由小說搬上大銀幕的《魔戒》(The Lord Of The Rings,按原名的中譯應為《指環之王者歸來》),橫掃奧斯卡金像獎,票房亦是大收特收,2006年再在多倫多搬上舞台,製作成為舉世矚目的大型音樂劇,自2006年2月2日首演以來(慶典式首演為3月23日),票房走勢一直保持強勁!該年4月筆者到訪多倫多時,開售門票之演出日期已到9月24日,看來演期仍會持續下去。當時售出門票估計已超過半年,筆者按劇場所定票價計算了一下,2700萬加元的龐大製作費應已回本,以當時之走勢來看,這應該又會是一部能大賺特賺的音樂劇製作。

然而,在美、加兩地的劇評,卻不見得有何美言,普遍隻評給“三顆星”,隻算是“中規中矩”的評價而已。其實,這種不叫好但叫座的情況有很多先例,並不奇怪,但都必然有其原因。為此,當日在多倫多因緣得以觀賞了該製作,也就抱著尋找答案的心態入場。

展示舞台技藝 有如百科全書

看完近三個半小時的演出後,答案很清楚,也就第一時間向僑居多倫多的作曲家林樂培推薦。其後,5月中旬林樂培看完演出後,寫了一個電郵來,這樣說:“昨天我去看了《指環之王者歸來》,真是一部舞台技藝的百科全書。雖然沒有看過電影,不知情節,但是由於出神入化的人物調度以及景物的變幻,便有了萬分吸引力和娛樂性了。中場時我走近舞台研究,見到舞台上和兩邊隻掛滿如粟米幹葉似的東西和一組可升降的舞台,加上由計算機控製的幻影和一流的燈光,就顯示出現代人超群的想象力了”。

托爾金(John Ronald Reuel Tolkien,1892—1973)的暢銷小說《魔戒》三部曲(Trilogy of Books),由於拍成電影,在歐美更成為家喻戶曉的故事。故事吸引人之處,在於創造了一個全新觀念的世界,還有不少充滿想象力的人物,來自不同國度的“生物”,情節枝葉更是不少,但對不熟悉故事的觀眾來說,便會看得“不明不白”。盡管這次由肖恩·麥克納(Shaun Mckenna)和馬修·沃克斯(Matthew Warchus)合力改寫成的劇本和歌詞,雖然刪減了不少情節,但基本仍能保持整個故事的主要脈絡和人物。然而,台詞和歌詞對情節的交代,隻能讓人有一個大概了解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