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談音說樂:當代中國音樂麵麵觀

公主回朝——《圖蘭朵》堪稱中國國家級歌劇(2012)

字體:16+-

早在2008年,當時中國處於迎接奧運熱潮的高峰期,同時盼望在世界舞台上打響鑼鼓。北京國家大劇院大膽地揭開成立以來的首個歌劇—《圖蘭朵》製作的帷幕。這一部《圖蘭朵》很有來頭:不單由全中國班子負責導演、燈光、布景、服裝;普契尼離世前未完成的最後段落,也由一位中國作曲家撰寫了一個嶄新版本。一年之後,奧運圓滿結束了,可是那個偌大的、可容納8萬人的鳥巢突然變得空空如也,於是,電影導演張藝謀(他當然熟悉那個“鳥巢”,他是奧運開幕式總導演)策劃了一場紀念新中國成立60周年的慶典。張藝謀送上的是一個加上高科技、依據他於1998年在紫禁城製作的、輝煌的《圖蘭朵》的新版本。這樣說吧,紫禁城原版與鳥巢版本相比,原版頓時變得像個室內歌劇了。2010年,正當紮哈·哈迪德(Zaha Hadid)設計的那耗資兩億美元的廣州大劇院準備落成之際,廣州的官員找來張藝謀的同行陳凱歌。早前,陳凱歌在西班牙巴倫西亞(Valencia)蘇菲亞女王藝術中心(Palau de les arts Reina Sofia)擔任《圖蘭朵》歌劇導演,效果精致,與哈迪德設計的歌劇院的風格與規模十分合襯。

以上提到的,在很多層次上都富有諷刺成分。真的,我不知道從哪裏切入。中國的歌劇主辦人——與西方的同行一樣,正如大家所預料的,總是一窩蜂的跟風派——意圖在國際歌劇舞台上建立大歌劇傳統的名望,他們選擇的劇目,恰好是西方大歌劇傳統中最終的一部傑作。在這裏,本土歌唱家應當享有特別的優勢;但是,陣容中大多是從國外邀請來的歌唱家。下麵所述才是最大的反諷:歌劇的故事發生在中國;多年來,這部歌劇在中國沒有機會正式露麵。到了今天,這部作品卻變成中國國家級歌劇。

眾所周知,《圖蘭朵》與真實的中國毫不相幹。劇本產生的淵源是這樣的:一個波斯民間故事被翻譯成法語,由一位德國作家改編後,多位意大利作曲家受到啟發創作了音樂,其中包括普契尼。普契尼當年的目標觀眾絕不在中國。討厭這部歌劇的人——無論來自亞洲還是來自西方——同樣地幫倒忙。批評“東方主義”(orientalism)的西方人一直以來毀謗普契尼畢生最後一部、沒有完成的歌劇為“反映下意識種族傲慢”的標誌。中國人也取笑這部作品在史實上有多個謬誤——歌劇的場景是紫禁城,但劇本中事發那個年代,宮殿還沒有建起來。當然,朝廷也從不會把許配公主的大事搞得像個猜獎遊戲,或那麽凶狠地對待外國使節。事實上,中國一直以來都忽略了普契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