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人認為沈洋於2007年BBC卡迪夫世界歌唱家大賽中獲得金獎,從此平步青雲。這個獎項令他與之前得獎的歌唱家們——包括布萊恩·特爾菲(Bryn Terfel)與德米特裏·霍洛斯托夫斯基(Dmitri Hvorostovsky)——平起平坐。但是,這位現年27歲中國出生的低男中音卻告訴我,他音樂人生的轉折點發生於比賽前數周,當時他參與蕾妮·弗萊明(Renée Fleming)在上海音樂學院主持的大師班。
“我選唱了舒伯特的《普羅米修斯》”,他回憶道,這首藝術歌曲在西方音樂界鮮為人知,在中國則更為冷門。就算弗萊明都承認自己不認識這首曲子(“畢竟這是一首男性的歌曲”,她笑著說)。於是他立刻選了另一首曲目,演唱《西蒙·波卡涅拉》中的一首詠歎調。“她對我說,‘你過於年輕,不適合唱這首曲子’,還有‘曲子要求的音色,對於你來講過於凝重’——這些話,任何一位來自西方的老師都會說——但我回答道,‘不,老師說沒問題的’。她反過來說,‘或者他特意地給你一個挑戰哩’。我又加了一句,‘不,我現在正準備參加卡迪夫的比賽’。”
在那一刻,弗萊明不禁對沈洋那與生俱來、深思熟慮的天賦,還有他那1.9米的高個子感到好奇。接著,她在那個坐滿500人的禮堂內與沈洋討論比賽應選的曲目。到了最後,她問道,“你需要我幫忙嗎”?沈洋才不過23歲,他頓時目瞪口呆。
“後來有人問我,‘你真的聽不明白她在說什麽’?我當然明白,但我隻是個大學生,而她是歌劇天後。我可以說什麽?‘請您留個聯係方式,留個電郵地址好嗎’?”但弗萊明很認真,她在中國的經紀人邀請了沈洋到紐約接受10天的集中訓練;負責訓練的人都是應聘於大都會歌劇院的藝術家。
這個機遇改變了一切:集中訓練不但造就了比賽結果,也為沈洋未來的發展鋪了一條直路。贏了大獎之後,沈洋決定暫不回國(回去的話,立刻變成音樂界的大明星),而是選擇到紐約從初出茅廬的新手做起,慢慢吸收經驗,在階梯上逐步攀登。他入讀朱利亞學院,後來被錄取參與大都會歌劇院的林德曼青年藝術家訓練班(Lindemann Young Artist Development Progra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