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世界中古史(第4版)

第三節 南亞次大陸

字體:16+-

一、北印度封建製度的形成

南亞次大陸包括今印度、巴基斯坦、孟加拉、不丹、尼泊爾、斯裏蘭卡和馬爾代夫等國。4世紀初,在恒河(殑伽河)下遊的摩揭陀,興起笈多王朝(約320—540年)。旃陀羅笈多一世(月護王,約320—340年在位)與統治著比哈爾邦北部和尼泊爾的梨契察毗族公主鳩摩羅提毗通婚,取得了包括華氏城在內的比哈爾、孟加拉和北方邦廣大地區,自稱“摩訶羅闍”(大王)。其子沙摩陀羅笈多(約340—380年在位)時期,征服恒河上遊及中印度諸國,並攻入南印度東海岸的奧裏薩和馬德拉斯。沙摩陀羅笈多愛好音樂、詩歌,被稱為“詩人國王”。著名的佛教學者世親,據說曾是他的大臣。他信奉婆羅門教,但對其他宗教采取寬容態度。旃陀羅笈多二世(超日王,約380—413年在位)將公主嫁給南印度的伐卡塔卡君主,並以該地為跳板征服古吉拉特,把領土擴張到阿拉伯海,使笈多王朝臻於極盛。

從5世紀中葉起,活躍在阿姆河流域的嚈噠人(與大月氏人混血的匈奴人,亦稱白匈奴)開始侵入次大陸,6世紀初占領旁遮普、拉賈斯坦和古吉拉特,定都奢羯羅(今錫亞爾科特)。528年,嚈噠雖被北印度王公的聯軍擊敗,但笈多王朝解體,北印度重新陷於分裂混戰局麵。

6世紀末,德裏北方小邦坦尼沙逐漸強大。在普什亞布蒂王朝的曷利沙·伐彈那(意譯“喜增”,號Siladitya,意譯“戒日”,606—647年在位)統治時期,國力強盛。據玄奘講,他有象軍5000、馬軍2萬、步軍5萬,不斷向外擴張,大致統一北印度,遷都於恒河西岸繁華的曲女城(今卡瑙季)。戒日王篤信印度教,但也尊重和支持佛教,廣建佛塔(窣堵波)佛寺,禁止殺生,慷慨施舍。戒日王十分禮遇玄奘,下令在曲女城舉行大會,讓玄奘宣講大乘佛教的觀點。聽講者有佛教和婆羅門教學者僧人數千以及18位國王。他還親自陪同玄奘出席每五年一次在缽羅耶伽(今印度安拉阿巴德)舉行的無遮大會(不分貴賤信仰均可參加講法和施舍財物的會議),約有50萬人到會。他著舊衣,散盡多年府庫節餘和私人財物,膜拜十方佛陀。戒日王死後,各地紛紛獨立,印度長期陷入分裂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