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世界中古史(第4版)

前言

字體:16+-

世界中古史的內容和分期

世界中古史,國內外學術界有人又稱之為“世界中世紀史”。“中世紀”一詞,最初出現在西方的文藝複興時代,專指從西羅馬帝國滅亡到文藝複興之間那段時間,大約相當於公元5世紀到15世紀。意大利著名的考古學家和人文主義史學家弗拉維奧·比翁多(1388—1463年)在他的30卷巨著《羅馬帝國衰亡後的曆史》裏,專門論述了從472年到1440年間的曆史,第一次把“中世紀”作為一個獨立的時期進行了係統的研究。可是,他的觀點沒有引起人們的注意。1725年,具有天才思想閃光的意大利傑出的曆史哲學家賈巴斯蒂塔·維科(1668—1744年)在他的名著《論民族共同性的新科學原理》(簡稱《新科學》)中,把人類的曆史分為神的時代、英雄時代和人的時代,周而複始。在維科看來,所謂中世紀主要指新一輪神的時代,即從西羅馬帝國滅亡到但丁所處的時代。18世紀法國啟蒙學家伏爾泰和孟德斯鳩等人,從法律和政治製度方麵考察了中世紀的封建製度,奠定了西方研究中世紀史的基礎。西方學者研究中世紀史曆來以西歐為對象,不包括東歐的拜占庭和俄國,更不包括阿拉伯及其以東地區,所以並不是嚴格意義上的世界中世紀史。他們往往貶低中世紀的意義,有的甚至認為那是一個黑暗時代,沒有多少成就可言。

馬克思、恩格斯和列寧在《共產黨宣言》《反杜林論》《社會主義從空想到科學的發展》《家庭、私有製和國家的起源》和《論國家》等著作中也使用“中世紀”一詞,但賦予了它新的科學內容——專指封建社會。與此同時,馬克思主義經典作家也反對把中世紀僅僅看成是黑暗時代或野蠻時代的非曆史觀點,指出它的巨大進步。事實也是如此。封建社會在物質生產和精神文明方麵比原始社會和奴隸社會前進了一大步,是人類社會發展的一個重要階段。15世紀以前,中國、印度、伊朗、阿拉伯帝國等東方國家,在政治、經濟和文化方麵走在世界的前列,影響很大。許多富有生命力的民族和國家,如德國、法國、英國、意大利、荷蘭和俄國等,開始登上曆史舞台。美洲的印第安人創造了燦爛的文化。14、15世紀以降,西歐的技術進步巨大,許多國家和地區出現了資本主義生產的萌芽,以至從16世紀起開始了資本主義生產的時代。文藝複興和宗教改革極大地解放了人們的思想,震撼了天主教會和封建製度,為近代歐洲奠定了基礎。新航路開辟和世界市場的初步形成,促進了世界範圍內的經濟和文化交流,一些地區如美洲在吸收外來文化的基礎上形成了獨具一格的文化圈。當然,新航路開辟也引起了殖民掠奪,亞洲、非洲、美洲許多地方開始淪為殖民地或半殖民地,使那裏的社會發展走著曲折的道路。

上一頁